厄利垂亞國,非洲國家
State of Eritrea (ERI)
首都:阿斯馬拉 ┆ 語言:提格雷尼亞語、阿拉伯語和英語 ┆ 面積:12.5平方公里
貨幣:厄利垂亞納克法 ┆ 國際電話區號:291
厄利垂亞位於非洲東北部,南面為衣索比亞,西與蘇丹接壤,東南與吉布提相連,東臨紅海,面積12.43萬平方公里(包括達赫拉克群島),海岸線長1200公里,隔海與沙特、葉門相望,地扼歐、亞、非三大洲海上通道的咽喉——曼德海峽,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厄利垂亞是一個農業國,全國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從事農牧業生產。
厄利垂亞,全稱為厄利垂亞國,位於非洲東北部,北面為衣索比亞,西與蘇丹接壤,東南與吉布提相連,東臨紅海,面積124320平方公里(包括達赫拉克群島),海岸線長1200公里,隔海與沙特、葉門相望,地扼歐、亞、非三大洲海上通道的咽喉——曼德海峽,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厄利垂亞歷史上曾是阿克蘇姆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後長期受衣索比亞王國統治;1869年義大利人開始吞佔厄利垂亞地盤,1882年將其宣佈為殖民地。1890年,意把各佔領區合為統一的殖民地,稱“厄利垂亞”,這就是厄利垂亞名稱的由來。1941年義大利退出,厄被英國佔領,成為託管地。1950年厄利垂亞作為自治單位與衣索比亞結成聯邦,雙方於1952年成立聯邦,英軍也於當年撤離。1962年,厄利垂亞成為衣索比亞的一個省。1993年4月23—25日,厄舉行了關於厄獨立的公民投票,99.8%的選民贊成獨立。埃塞過渡政府接受公決結果,承認厄獨立。1993年5月24日厄正式宣告獨立並舉行開國慶典。
國旗:呈長方形。旗面由三個三角形構成,靠近旗杆為紅色等腰三角形。紅色部分中有一個由三枝黃色橄欖枝構成的圓形圖案。紅色象徵為爭取獨立解放而鬥爭,綠色象徵農業和畜牧業,藍色象徵國家豐富的海洋資源和財富,黃色象徵礦產資源,橄欖枝象徵和平。
厄利垂亞總人口456萬(2006年估計),共有9個民族:提格里尼亞、提格雷、希達賴伯、比倫、庫納馬、納拉、薩霍、阿法爾、拉沙伊達。其中,提格里尼亞和提格雷族人佔多數,阿法爾族人在其東南部居多,影響較大。每個民族使用自己的語言,主要語言有提格雷尼亞語、提格雷語。通用英語和阿拉伯語。宗教信仰以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為主,信徒各佔一半,另有少數信奉天主教和傳統拜物教。
厄利垂亞是一個農業國,全國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從事農牧業生產。農產品佔出口收入的百分之七十。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比重。石油、銅、金、鐵、食鹽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也很豐富。主要工業部門有煉油、紡織、食品加工、皮革、玻璃器皿製造、製鞋等。厄的海岸線長達1200公里,海運業較為發達,紅海邊唯一的深水良港馬薩瓦港,以及人工港阿薩布,吞吐量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