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

芬蘭國旗

芬蘭

芬蘭國旗 芬蘭共和國,歐洲國家

Republic of Finland (FIN)

首都:赫爾辛基 ┆ 語言:芬蘭語、瑞典語 ┆ 面積:338,145平方公里

貨幣:歐元 ┆ 國際電話區號:358

芬蘭簡介

芬蘭面積33.8145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北部,北面與挪威接壤,西北與瑞典為鄰,東面是俄羅斯,南臨芬蘭灣,西瀕沒有潮汐的波的尼亞灣。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亞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為200-300米的冰磧丘陵,沿海地區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蘭境內擁有極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

芬蘭概況

芬蘭,全稱為芬蘭共和國,面積為33.8145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北部,北面與挪威接壤,西北與瑞典為鄰,東面是俄羅斯,南臨芬蘭灣,西瀕沒有潮汐的波的尼亞灣。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亞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為200—300米的冰磧丘陵,沿海地區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蘭境內擁有極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國森林面積達2600萬公頃,人均林地5公頃,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國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蓋,其覆蓋率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樹種以雲杉林、松樹林和白樺林居多,茂密的叢林中到處是鮮花和漿果。南部的塞馬湖面積達4400平方公里,是芬蘭第一大湖。芬蘭的湖泊與狹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連,從而形成互相溝通的水路。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素以“千湖之國”著稱。芬蘭的海岸線曲折,長達1100公里。魚類資源豐富。芬蘭有三分之一地區位於北極圈內,北部氣候寒冷、多積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陽,夏季5月底至7月底晝夜都可見到太陽。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冬季-14 ℃至3℃,夏季13℃至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全國分為五個省和一個自治區,即:南芬蘭省、東芬蘭省、西芬蘭省、奧魯省、拉畢省和奧蘭島自治區。

約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蘭人的祖先從南方和東南方遷居至此。12世紀前,芬蘭為原始公社社會時期。12世紀後半葉開始隸屬於瑞典,1581年起成為瑞典的一個公國。1809年俄國、瑞典戰爭後,被俄國佔領併成為沙俄統治下的一個大公國,沙皇兼任芬蘭大公。1917年10月革命後,芬蘭於同年12月6日宣佈獨立,1919年成立共和國。1939年至1940年芬蘇戰爭(芬稱“冬戰”)之後,芬被迫同前蘇聯簽訂了向蘇聯割讓領土的芬蘇和約。1941年至1944年納粹德國進攻蘇聯,芬參與了對蘇戰爭(芬稱“續戰”)。1944年2月,芬作為戰敗國與蘇聯等國簽訂了巴黎和約。1948年4月,又與蘇聯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冷戰後,芬蘭於1995年加入歐盟。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8∶11。旗地為白色。稍偏左側的十字形藍色寬條將旗面分為四個白色長方形。芬蘭以“千湖之國”著稱,西南臨波羅的海,旗上的藍色象徵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說象徵藍天。芬蘭有三分之一的領土在北極圈內,氣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徵白雪覆蓋著的國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蘭歷史上與北歐其他國家的密切關係。該國旗是1860年前後根據芬蘭詩人託查里斯-託佩利烏斯的建議製作的。

芬蘭有人口約522萬(2006年)。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氣侯比較溫和的南部。其中芬蘭族佔92.4%,瑞典族佔5.6%,還有少量薩米人(又稱拉普人)。官方語言為芬蘭語和瑞典語。84.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1.1%信奉東正教。

芬蘭森林資源極其豐富,66.7%的國土被鬱鬱蔥蔥的森林覆蓋,使芬蘭的森林覆蓋率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人均森林佔有量達3.89公頃。豐富的森林資源使芬蘭擁有 “綠色金庫”的美稱。芬蘭的木材加工、造紙和林業機械等行業成為其經濟支柱,並具有世界領先水平。芬蘭是世界第二大紙張、紙板出口國和第四大紙漿出口國。芬蘭國家雖小,卻很有特色。二戰以後,芬蘭依靠森林工業和金屬工業走上強國之路。為適應國際經濟的發展,芬蘭及時調整本國經濟與科技發展戰略,使其在能源、電信、生物和環保等領域的技術及裝置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芬蘭資訊產業發達,不僅以最發達資訊社會聞名於世,而且在全球國際競爭力排名榜上名列前茅。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717.33億美元,人均32836美元。2004年芬蘭曾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2004/2005年度“世界最具競爭力的國家”。

芬蘭主要城市

赫爾辛基: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Helsinki) 瀕臨波羅的海,是一座古典美與現代文明融為一體的都市,既體現出歐洲古城的浪漫情調,又充滿國際化大都市的韻味。同時,她又是一座都市建築與自然風光巧妙結合在一起的花園城。在大海的襯托下,無論夏日海碧天藍,還是冬季流冰遍浮,這座港口城市總是顯得美麗潔淨,被世人讚美為“波羅的海的女兒”。

赫爾辛基建於1550年,1812年成為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人口約為120萬(2006年),佔芬蘭全國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強。與其他歐洲都市相比,赫爾辛基是一座僅有450多年曆史的年輕城市,但她的建築卻融貫了傳統的民族浪漫主義風格與現代流行趨勢。多姿多彩的建築分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在它們當中不僅可以觀覽到“新古典派”和“新藝術派”的傑作,也能夠欣賞到富有北歐情趣的雕塑和街景,使人感受到一種超凡脫俗的寧靜美。

赫爾辛基最著名的建築群要屬位於市中心參議院廣場上的赫爾辛基大教堂及其周圍淡黃色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大教堂附近的南碼頭是停泊大型國際遊輪的港口。位於南碼頭北側的總統府建於1814年,沙俄統治時期是沙皇的行宮,1917年芬蘭獨立後成為總統府。總統府西側的赫爾辛基市政廳大樓建於1830年,其外觀至今仍保持著原來的風貌。南碼頭廣場上有常年開設的露天自由市場,商販在這裡出售新鮮水果蔬菜、魚肉及鮮花,還有芬蘭刀、馴鹿皮和首飾等各種傳統工藝品及旅遊紀念品,是外國遊客觀光遊覽的必到之處。

補充糾錯
上一國: 斐濟
下一國: 甘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