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摩

葛摩國旗

葛摩

葛摩國旗 葛摩聯盟,非洲國家

Union of the Comoros (COM)

首都:莫羅尼 ┆ 語言:葛摩語、阿拉伯語、法語 ┆ 面積:2,170平方公里

貨幣:葛摩法郎 ┆ 國際電話區號:269

葛摩簡介

葛摩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面積有2236平方公里,是印度洋西部島國,位於非洲東南莫三比克海峽北端入口處,東、西距馬達加斯加和莫三比克各約500公里。由大葛摩、昂儒昂、莫埃利和馬約特四個主島和一些小島組成。葛摩群島是一組火山島群,島上大部分為山地,地勢崎嶇,廣佈森林,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溼熱。

葛摩概況

科羅摩,全稱為葛摩聯盟,面積2236平方公里。印度洋島國。位於非洲東南莫三比克海峽北端入口處,東、西距馬達加斯加和莫三比克各約500公里。由大葛摩、昂儒昂、莫埃利和馬約特四個主島和一些小島組成。葛摩群島是一組火山島群,島上大部分為山地,地勢崎嶇,廣佈森林。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溼熱。

葛摩總人口78萬。主要由阿拉伯人後裔、卡夫族、馬高尼族、烏阿馬查族和薩卡拉瓦族組成。通用葛摩語,官方語言為葛摩語、法語和阿拉伯語。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

葛摩群島包括4個島嶼,每個島嶼為一省,其中馬約特島目前仍由法國管轄。2001年12月,國名由葛摩伊斯蘭聯邦共和國改為“葛摩聯盟”。三個自治島(不含馬約特)由行政長官領導。島下設縣、鄉、村,全國共有15個縣、24個鄉。三個島為大葛摩島(7個縣)、昂儒昂島(5個縣)和莫埃利島(3個縣)。

西方殖民者入侵前,長期由阿拉伯蘇丹進行統治。1841年法國侵入馬約特島。1886年其他三島也處於法國勢力控制下。1912年正式淪為法國殖民地。1914年劃歸法國駐馬達加斯加殖民當局管轄。1946年成為法國“海外領地”。1961年取得內部自治。1973法國承認葛摩獨立。1975年葛摩議會透過決議,宣佈獨立。1978年10月22日,改國名為葛摩伊斯蘭聯邦共和國。2001年12月23日更名為葛摩聯盟。

國旗:葛摩國旗由一個綠色三角形、一條黃色、白色、紅色與藍色的橫條所組成,在綠色的三角形中有一個弦月和四顆星,象徵了葛摩的國教為伊斯蘭教,四顆星和四條橫條都表達出國家的四個島嶼,黃色代表了莫愛利島、白色代表出馬約特島、紅色為安朱安島的象徵,而藍色就是大葛摩島。另外,弦月抱與四顆星同時表達出國家的圖騰。

葛摩是聯合國宣佈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脆弱,嚴重依賴外援;無礦藏資源,水力資源匱乏,森林面積約2萬公頃,佔國土總面積的15%,漁業資源較豐富。基礎薄弱、規模小,主要為農產品加工業,另有印刷廠、製藥廠、可口可樂瓶裝廠、水泥空心磚廠和小服裝廠等。2004年工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2.4%。工業基礎薄弱、規模小,主要為農產品加工業,另有印刷廠、製藥廠、可口可樂瓶裝廠、水泥空心磚廠和小服裝廠等。2004年工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2.4%。

科羅摩旅遊資源豐富,海島風光秀美,伊斯蘭文化引人入勝,但旅遊資源尚待充分開發。現有客房760間,床位880個,位於大葛摩島的加拉瓦陽光度假飯店為科羅摩最大的旅遊設施。外國遊客中68%來自歐洲,29%來自非洲。近年因政局動亂,旅遊業受到嚴重影響。

趣聞-葛摩人十分好客,不論你到誰家做客,熱情的主人準會為客人準備具有葛摩風味的果味宴會。在外交場合,葛摩人熱情地與朋友握手問候,稱男士為先生,稱女士為夫人、女士、 小姐。葛摩居民多為穆斯林,他們的宗教儀式十分嚴格,祈禱也很勤勉。他們非常重視去麥加的朝聖活動,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的教規。

葛摩人的服飾與阿拉伯人基本相同。男子披一塊單色布,自腰至膝:婦女著兩塊多色布, 一塊纏身,一塊斜披在肩上。現在,不少人也著西裝,但還不是十分流行。葛摩人的主食 是香蕉、麵包果、木薯和木瓜等。

補充糾錯
上一國: 開曼
下一國: 象牙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