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氣中有四季的變化?
大氣中的四季變化是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的結果。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而不是完全的圓形。這意味著地球在公轉過程中距離太陽的距離是不斷變化的。
在地球公轉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時刻,即夏至和冬至。夏至發生在北半球的6月21日左右,這一天地球的北半球離太陽最遠。由於距離太陽較遠,太陽的直射輻射相對較弱,導致北半球的氣溫較低,出現了冬季。
而冬至則發生在北半球的12月21日左右,這一天地球的北半球離太陽最近。由於距離太陽較近,太陽的直射輻射相對較強,導致北半球的氣溫較高,出現了夏季。
在夏至和冬至之間,有兩個重要的時刻,即春分和秋分。春分發生在北半球的3月21日左右,秋分則發生在北半球的9月22日左右。在這兩個時刻,地球的北半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相對平均,太陽的直射輻射也相對均勻。這時候,北半球的氣溫適中,出現了春季和秋季。
總結來說,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的橢圓形狀和傾斜軸線導致了大氣中的四季變化。這種變化使得地球不同地區在不同時間經歷不同的氣溫和天氣狀況,給我們帶來了多樣化的季節體驗。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