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垃圾不能“一埋了之”?

垃圾,每天都在產生,除了少部分作焚燒處理,大部分生活垃圾還是要透過集中填埋的方法來處理,這也是目前中國大多數城市解決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

過去,簡易的垃圾填埋場基本沒有環保措施,只是露天挖一個大坑,將生活垃圾倒進去並壓實,可謂“一埋了之”。這類粗放的露天填埋方式其實對環境的破壞很大,露天堆積的垃圾容易招來大量蚊蠅,同時滋生大量細菌和病毒;填埋後逐漸腐爛的垃圾很容易產生沼氣,稍有不慎就會自燃自爆;垃圾堆積產生的腐臭氣味四處瀰漫,長久不散,汙染遠近空氣;垃圾及其腐爛後的滲濾液會汙染土壤和地下水源,成為汙染源。

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和技術的進步,人們認識到垃圾絕不能“一埋了之”。於是,由簡易的垃圾填埋場逐步發展為配備了部分環保設施的受控填埋場,隨後又將受控垃圾填埋場提升為能對滲濾液和廢氣進行控制的衛生填埋場,這就較好地解決了二次汙染問題。

衛生填埋場建設的基本理念,是用一種合成材料(塑膠)襯層把垃圾和環境隔離開來,再將每天填埋的垃圾“掩埋”起來,使其與地下水隔開,保持乾燥,且儘可能不與空氣接觸。在這樣的條件下,垃圾就不會大量分解。

為此,填埋場的選址就特別講究,要求地層岩石應儘可能不透水;要遠離河流、小溪或溼地,以保證垃圾填埋場的任何可能滲漏物都不會進入地下水或流域;遠離當地鳥類或候鳥的築巢區,遠離漁場……

此外,規範地建造垃圾填埋場的結構並使用合格的材料也是極其重要的,這樣才能確保垃圾被填埋後不會造成環境汙染;即使下雨,雨水也不會滲入垃圾中;填埋產生的沼氣能及時引出,並得到利用;穿孔管道遍佈垃圾填埋場,使垃圾滲濾液全部得以回收;在被填埋垃圾的最上層覆土,種植草皮。透過這些有效的措施,垃圾填埋場就能一改過去髒、臭、汙、毒的狀況,尤其是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汙染。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