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極地區的冰雪正以比原先預想更快的速度消融。從1984年和2012年的北冰洋海冰面積對比圖中可以看出,海冰面積的減少是非常明顯的。圖中藍色部分是海水,白色部分是海冰集中區。
全球變暖是北冰洋海冰快速融解的罪魁禍首:自1951年以來,北極氣候變暖趨勢約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其中格陵蘭島的平均氣溫升高了1.5℃,而同期全球升溫平均值為0.7℃。其次,海冰厚度明顯減小、冰齡年輕化、冰面融池增多等因素也會加速海冰在夏季消融期的融化。北極地區冰雪的厚度非常重要,那裡的氣候狀態可能影響全球,有人把它稱為地球的空氣調節系統。隨著北極圈的冰雪消融,導致了近年來亞歐大陸冬季冷冬頻繁出現,加劇了東亞地區極端天氣氣象災害的發生,也是引發近年來中國冬、春季節氣象災害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全球變暖,北極冰的面積和厚度急劇減少,依賴浮冰作為休息和捕捉海豹平臺的北極熊,處境十分困難。夏季它們要遊過更長的距離才能找到棲息的浮冰,常常因此筋疲力盡,體重減少,甚至溺斃。更有甚者,因為覓食無門,只好吃自己的幼崽。
當前,人們對於北極海冰未來的演變趨勢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北極海冰減少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到2030年夏季就將出現無冰的北冰洋。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北極海冰的消融是階段性的,是可以恢復的。短期的海冰減少趨勢是氣候系統自身年代際(或多年代際)的變化造成的。現有觀測資料表明,與2007年相比,2008—2010年的北極海冰面積在9月出現了連續三年的增加,但2011年又明顯減少。對北極海冰演變的認識,需要繼續加強監測並開展更加嚴謹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