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蘇繡、蜀繡、粵繡、湘繡被稱為“四大名繡”?

19世紀中葉,根據市場的多方面需求和刺繡產地的不同,中國出現了大批具有各地特色的刺繡品,其中以蘇、粵、蜀、湘四個地區生產的刺繡品銷路最廣,因此有了“四大名繡”之稱。

蘇繡的中心是蘇州,分為實用性繡品和欣賞性繡品兩大類。蘇繡針法眾多,以套針為主,繡線套接處不露針跡。一般都用三四種深淺不同的同類顏色或相近色搭配,套繡出自如的色彩。花紋邊緣留有水路,針腳均勻,微微突起,有薄薄的浮雕之感。

粵繡有著悠久的歷史,花紋茂盛,色彩豐富。明末屈大均《廣東新語》中記載著粵繡用孔雀毛為線縷繡製衣服補子及雲章袖口,金翠奪目。繡針法眾多,能靈活地利用針法來表現物象的肌理。粵繡分為絨線繡、線繡、釘金繡、金絨繡四大型別,其中釘金繡最有名。

蜀繡,以成都為中心,花紋相當集中,空白處較多,花清地白,具古樸的風格。它的特點是針腳工整,平齊光亮,不加代筆,花紋邊緣針腳整齊。

湘繡以長沙為中心,尤其是擘絲很細,針法是在蘇繡套針的基礎上加以發展,用絲理點出陰陽濃淡,色以深灰、淺灰、黑、白為主,就像一幅水墨畫。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