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大將軍韓信可以忍受胯下之辱?

韓信,是淮陰(今江蘇清江)人,他是西漢一位智勇雙全的名將。韓信少年時家境貧窮,父母早逝,沒有固定職業與特長,遊蕩鄉里,經常受到鄉鄰鄙視與厭惡。有一次韓信被迫從一個富豪子弟的胯下鑽過,遭受了“出人胯下”的恥辱。多年以後,當韓信功成名就榮歸故里時,不但沒有懲罰那位富豪子弟,還賞給他官當。正是由於當年遭受的恥辱,才使韓信忍辱負重,進而奮發進取,因此取得以後的顯著地位。除此之外,在京劇舞臺上有“蕭何月下追韓信”與“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等故事,所以,韓信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位戰將。

韓信年少時雖然好逸惡勞,但他胸懷大志,喜歡習武弄劍,自幼熟讀兵書。秦朝末年時,陳勝和吳廣起義反秦,韓信投軍於項梁部下,項梁戰死後,又歸屬項羽部下,擔任郎中。因為韓信讀過兵書,諳熟兵法,多次給項羽獻策,卻沒被採用。於是韓信棄楚歸漢,投奔劉邦。但他在漢軍仍沒被重用,於是他就在軍中散佈怨忿之言,但被人告發,被定為死罪。在臨斬前韓信怒罵:“漢王不想奪取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殺壯士?”監斬官看他出語不凡,就釋放了他,還稟報了劉邦。但劉邦不以為奇,於是只讓他做了個糧草官。丞相蕭何聽說這事後,就召韓信交談,對他的文韜武略很為讚賞,認為他是一位帥才,屢次向劉邦舉薦,仍沒被採納。因此韓信只能不辭而別,另尋他路。蕭何知道後,就連夜去追趕韓信,追了兩天才追上他。劉邦責備蕭何不該去追。蕭何卻說:“像韓信這樣的將才,舉國無雙,如果漢王要奪得天下,一定要重用韓信。”劉邦見丞相竭力推薦,因此就拜韓信為大將軍。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劉邦採用韓信“還定三秦以奪天下”的方法,率領軍隊東征出漢中。韓信派出部分士兵假裝修棧道,暗中率領主力直襲陳倉。雍王章邯受到韓信的突襲,部隊一觸即潰,兵敗自殺。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一典故的來歷。

漢王二年四月,劉邦在彭城被楚國將領項羽打得大敗,損失兵將10多萬。於是韓信臨危受命,在京索(今河南滎陽)一舉成功地抵禦住楚軍的進攻。八月,劉邦封韓信為左丞相,率領軍隊攻打魏王豹。韓信再次用偷襲戰術,直搗魏後方重鎮安邑(今山西夏縣),大勝魏國軍隊,活捉魏王豹。

之後,韓信又率領大軍先後打敗代、趙、齊國,並在垓下和楚軍展開激戰,徹底消滅了楚軍,楚將項羽自殺身亡。

因為韓信精通兵法,且用兵巧妙,為劉邦統一了天下,為建立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韓信在功成名就之後,由於居功自傲,被劉邦所疑懼。因此,劉邦先是剝奪了他的兵權封為齊王,之後又貶他為淮陰侯。漢高祖十一年正月,用謀反罪把韓信誅殺。韓信一生編有兵書3部,可都已失傳,他的用兵之道,被歷代兵家所推崇效仿。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