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菜市場上所看到的帶魚、黃魚都是死的,根本沒有看見過像鯽魚一樣在水池中游來游去的活帶魚與活黃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帶魚與黃魚,都是生活在海中的,而鯉魚與鯽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海水與淡水有著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區別是:一個是壓力,另一個則是鹽度。
先來談談壓力。科學工作者研究而證明,海水裡的壓力,要比淡水中大得多,而且帶魚與黃魚又生活在距離海面15~40米左右的海水裡,終年受著海水巨大的壓力。在漫長的歷史裡,帶魚與黃魚有了適應巨大海水壓力的內外部結構如骨酪,與肌肉一樣富有彈性。假如終年生存在海水中的魚,忽然被捕離開水面,外面空氣的壓力遠遠比不上海水的壓力。因為壓力的忽然降低,鰾內的空氣因為外界的壓力減小從而膨脹起來,甚至能超過了它容納的體積就會爆裂。除此之外還可以引起體內部分小血管的破裂,胃翻出嘴外,還有的眼睛突出於眼眶之外等等。這些全部是使帶魚與黃魚離開海水之後將會很快死去的理由。
也許有的人會問,菜市場上不是有一種養魚用的水槽嗎,可是為什麼就養不活帶魚與黃魚呢?這是有難度的。由於海水魚離開海水之後容易死亡。假如精心地選留幾條活的魚,馬上就把它們放到裝有海水的容器裡,並保持海水的水不變質,並且容器有一定的深度,保持合適的水壓,是能夠把魚活著運到菜市場的。假如菜市場要使它們能繼續活著的話,就要有海水,這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與裝置的,看來是沒有必要的。
那么,用淡水養能行嗎?不行,因為淡水中的鹽度比海水低得太多了。帶魚與黃魚對水中的鹽度是有一定要求的,因為海水魚到淡水裡,淡水的滲透一定要小於魚體中的滲透力,外界的水將會大量地進入魚體組織裡,細胞充水,尤其是血液組織受到破壞,迴圈也就失調了,魚類便會死亡。因此在菜市場裡,不可能像鯉魚和鯽魚那樣,用淡水來養活帶魚與黃魚供人們前來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