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鍋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才開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因為它的體積比普通飯鍋要大得多,用厚實的鋁合金或不鏽鋼材料製成,它的鍋蓋口用一圈特別的膠圈密封。在我們肉眼看來,它是一個龐然大物,危險而又不可親近,實際上,如果用它做飯卻比普通鍋要快得多,既省時又省材料,是人們做飯的好幫手。
那么,為什麼用高壓鍋做飯比普通鍋快呢?這就要從原理分析了。
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用普通鍋做飯,要加水和米,把水燒到100℃左右後,水開了,然後要小火燜上一段時間,飯才能煮熟。當水燒開時,它會劇烈地產生汽泡,這種現象叫沸騰,水沸騰時的溫度就叫水的沸點。水沸騰後再加熱,只能加快水的汽化,而不能再升高水的溫度。因此要想使鍋裡的溫度繼續升高,高於100℃,使做飯時間縮短,就必須提高水的沸點。
怎樣才能提高水的沸點呢?
科學研究證明,水的沸點會隨著壓強的增大而升高。所以高壓鍋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而製造的。在它蓋上鍋蓋後,形成了一個密封的容器,在加熱時,鍋內的蒸汽跑不掉,蒸汽的壓強隨溫度的升高而不斷增大,提高了水的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