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筵席及宴會上,人們都喜歡舉酒碰杯,來增進喜慶的氣氛。但你是不是知道這種禮儀習俗是如何來的呢?
有人認為,喝酒碰杯來源於古羅馬時期。那個時候人們崇尚武力,常常開展角力競賽,選手們在比賽前通常以飲酒來互相勉勵。為了防止心術不正的人在暗中給對方的酒中下毒,因此人們想出一種防禦的方法,那就是在比賽之前雙方各把自己杯中的酒往對方的酒杯裡倒入一點,以代表坦蕩無詐。做這項動作時,酒杯和酒杯必然相碰,時間一久,角力之前的儀式便發展為宴飲時的禮儀了。
也有人將喝酒碰杯的起源追溯至古希臘時期。古希臘人特別喜歡飲酒,喝酒的時候,人的很多器官都能參與到這一賞心樂事中:鼻子能聞到酒的香氣,眼睛能看見酒的美色,舌頭可以嚐到酒的佳味。惟有耳朵被排斥在這一享受以外,怎么彌補這一缺憾呢?結果他們想出喝酒之前先碰一下酒杯的主意,這樣耳朵就可以聽到酒杯碰撞時所發出的清亮聲,讓它也分享到飲酒的快樂。時間一久,喝酒碰杯也成了一種習俗。
關於我們中國人傳統的飲酒習慣,有確鑿文字記載的則是“舉杯”與“乾杯”。古人互相敬酒時,先將酒杯高高舉起,之後一飲而盡。唐朝詩人李白的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就是這種習俗的真實寫照。晚清之後,中國人的舉杯、乾杯和西方人碰杯的習俗已互相融合,因此到現在人們在飲酒時總喜歡先碰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