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要把垃圾送入海底?

根據美國環境質量委員會所提供的報告,僅在1968年一年當中,美國就向海底傾倒了大約4800萬噸的廢物。美國國防部也曾把53000噸武器裝備沉入了海底,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和關注。

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各種產品都在大量增加,垃圾的數量同時也將隨著增加。垃圾出路在哪?環保專家大膽地提出,送進海底,同時又必須防止汙染海洋。地質學家也認為,地球板塊在海洋的海溝處是俯衝地深入到了地球內部的。環保專家就設想,把垃圾,特別是放射性廢棄物,送進海溝,叫它們隨著板塊的俯衝而消融在地球內部,從而更好地解決垃圾帶來的危害。當然,這一願望能否實現,還是等解開海溝這個謎後才會有答案。

那么,當前人們對工業垃圾,特別是危害特大的核垃圾又怎樣處理呢?根據對核垃圾殘留放射性的估算,要把核垃圾的放射性蛻變達到不會造成危害的程度(即99.9%的蛻變為穩定元素),大約需要一萬年之久,這就是要選擇一個和生物圈隔絕的場所,那就是海底,把垃圾埋藏起來。

世界經濟合作和開發組織專門成立了一個國際海底工作組,來負責這一工作。他們選定了沒有地震以及火山活動、沉積物豐富並且沒有重要礦產資源的海底平原當做核垃圾的貯存場所。他們用鑽探船向厚層沉積物海底鑽一個垂直鑽孔,之後把垃圾經過一定處理後裝入堅固的金屬罐中,再把很多個金屬罐依次放入鑽孔,各金屬罐再用粘土隔開一段距離,最後再用粘土沉積物來封口;此外,可以把金屬罐排進海水中,讓它自由降落,使它沉入20~30米厚的沉積物當中。經過這樣處理後,經過三五百年,金屬罐就會受海水腐蝕而破碎,同時可以防止放射性汙染擴散得太快太遠,仍然可起到和生物圈相隔絕的作用,因為周圍的沉積物對放射性核素都有著強烈的吸附作用。根據測算,第一顆沉積物微粒能夠吸附1千個核放射性素原子。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