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有差不過一二天。”
這是二十四節氣歌。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所創造的集天文、氣候、季節、農業生產活動於一體的歷法。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人們就用一種叫做“木圭”的儀器來測定日影長短,因而確定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的時間。經過衍變與補充,到了漢朝制定出與現在完全一樣的節氣了。
我們所用的二十四節氣,是陽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是根據地球在環繞太陽運動所處的位置劃定的。地球繞太陽1周為360度,春分為0度,以後每隔15度為一個節氣。按照陽曆所分的每個月有兩個節氣,其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