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常碰到的數,不管是實數或是複數,都有確定的量值,就說是有限的。這充分反映了我們一般碰到的事物都是有限的,總能用這些數來計量。
我們在長期的不斷認識過程中,又開始產生兩個新的概念。最早,人們把整個宇宙說成只是地球,但航海學的測量卻又測得地球半徑大約為6370公里,它對人們來說,是一個十分大的數。16世紀,哥白尼的“日心說”又把宇宙擴大到以太陽為中心的太陽系,而太陽系的半徑大約為60億公里,幾乎為地球半徑的94萬倍,因此,地球與之相比較只是滄海之一粟了。
到了18世紀,人們的視野逐漸擴充套件到銀河系。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藉助射電望遠鏡,又將宇宙範圍擴充套件到星系團、超星系團,乃至總星系。這些星系的半徑幾乎都在數百萬光年以上,這個數字幾乎是沒法把握的。總星系上還有更大的宇宙,無窮無盡。這樣就出現了無限大的概念,數學上記為∞。∞的含義是比任何數都大的數,這個數當然也是虛構的,並不是一個確定的數。
在微觀世界裡,人類的認識也逐漸從分子認識上升到原子,從原子認識上升到原子核。而原子核的直徑約10~13厘米,原子核還能分解為質子、中子,它們的直徑就更小。這一分解過程也能不停地進行下去。於是就帶來了無限小的概念。
無限大以及無限小的含義目前已經涉及到數的許多變化趨勢了,這主要是從確定量到變數的過渡中產生的數,也是微積分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