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有許多人認為鎂是地殼中儲量最豐富的金屬元素,據現在探明,儲量最多的金屬元素不是鎂而是鋁。地殼中幾乎都是含有鋁的化合物,在普通泥土中,也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鋁。
因鋁比較活潑,在地殼中幾乎不以單質形式存在,而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於各種礦之中。
不過,要把鋁提煉出來,卻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直到1854年,才研究出了一種能較大量獲得純鋁的方法。
鋁和鋼相比,有三大優點:一是鋁的密度較小,只有同體積鋼重量的1/3;二是鋁在受腐蝕時,能在表面上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而這層膜會起保護作用,使內層的鋁免受腐蝕; 三是鋁有比鋼更好的導電性。
純鋁非常軟,這使得純鋁的應用有一定的限制。不過,若把它製成鋁合金,則能彌補鋁的這個不足之處。1905年,德國冶金學家維爾姆在鋁中加入了很少的銅和鎂,反而製成了一種非常堅韌的鋁合金,後來國際上稱這種鋁合金為“杜拉鋁”。
一戰中,德國成立了第一個航空股份公司,它擁有7架飛艇。艇長127米,直徑11.6米,外形好象一支鉛筆,總容量高達1.2萬立方米,總升力高達13噸。這樣一個龐大的金屬物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在技術上對世人保密,外界只是猜測,而對它的情況卻無從知曉。那么,這種飛艇是用何種材料製成的呢?一戰中,德國人頭暈了,竟然把它投入戰爭,想以空中優勢獲得戰場上的主動。但是它在空中目標非常大,速度又非常慢,所以剛投入戰爭就即刻被擊落。英國情報部門對飛艇殘骸進行了分析,飛艇之謎終於被解開了。其材料就是一種含鎂0.5%的鋁合金——杜拉鋁。
杜拉鋁的誕生為航空工業帶來了出奇的變化。鋁以其非常明顯的優勢,迅速霸佔了空中材料。
據統計,現在世界飛機總數高達數十萬架。每架現代化超音速戰鬥機上,鋁合金的重量佔總重量的70%以上。英法共同研製的“協和”式飛機,每架用鋁220噸。其速度比一般的客機快得多。因此,鋁被稱為“飛行金屬”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