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說,你用的鋼筆、拿著的書本都是帶電的,也許你不同意這種說法,因為你絲毫也沒有觸電的感覺。
但是,這卻是事實!
假如你不相信,把鋼筆桿用塑膠薄膜摩擦一會兒以後,就可以吸起小紙片、粉筆灰等輕小的物體了,這說明鋼筆桿帶電。我國東漢時期學者王充在他著的《論衡》一書中,記載了“頓牟掇芥”。頓牟也就是琥珀,掇芥一般是指可以吸引起一些輕小的物體。後來人們從大量實驗中發現,無論用哪兩種物體摩擦,它們都會帶電,並且分別帶著兩種不同性質的電。一種叫做正電,而另一種叫做負電。
正電與負電原本同時存在於各種物體之中,但是它們在數量相等時,對外不顯出帶電現象罷了。而當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一方面兩物體可以緊密地接觸在一起,而且因為摩擦,使兩個物體的溫度不斷升高,這時,物體原子裡的電子運動就開始劇烈起來,有些物體原子裡相當活潑的電子,就可能會在摩擦的過程中轉移到另外的物體上去,如此兩個物體的電荷就會發生不平衡的現象,從而失去了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了剩餘電子的物體就可以帶負電。物體帶了電以後就可以吸引十分輕小的紙屑了。摩擦生電是一般的說法,事實上,摩擦是給物體原子裡的電子運動再加上某些動力,從而使它們轉移而發生帶電的現象,物理學上稱它為摩擦起電,所以電是不可能“生”出來的。
冬天,當我們用塑膠或者牛角制的梳子梳頭髮時,通常可以聽到輕微“淅淅”聲,這就是因為梳子梳頭髮時摩擦起了電,而梳子第二次再接觸頭髮時放電而發出的聲響,假如在暗處,有時還能看到放電時的微弱火花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