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會有巴比倫遺址?

世界著名的巴比倫古城遺址,是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大約90公里的地方。傳說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巴比倫城就是擁有大約十幾萬人的繁密的手工業以及商業城市。大約公元前18世紀中期,古巴比倫王朝第一王朝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開始統一了兩河流域,並且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從而制訂了各種加強奴隸制的法典。


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後半期時,尼布甲尼撒二世開始建造了新巴比倫城。這個城共有三道城牆環繞,它的主牆為黃色,長大約為12.2公里,而且每隔40多米就會有一座塔樓,一共大約有300多座,另外還有56座浮雕。古城的大門高大約4米多,寬大約2米,而且門的上部是拱形結構,兩邊和高且寬的城牆相互連線。門內外的牆上,分別用黃、棕兩種顏色,分別畫有雄牛、神龍以及雄獅的各種影象。並且這些畫像大小一樣,對稱地排列成十分美麗的影象,神態逼真。


古城內有神廟大約53座,另外還有南宮、北宮以及夏宮3座宮殿。城內街道寬敞筆直,而且縱橫交錯,是用大塊磚以及天然瀝青鋪築。莫卡卜大道是當時最重要的街道之一,並且世界著名的南宮就是坐落在這條大道的西邊。南宮是由5所庭院所組成,並且每個庭院的周圍都是各種成群的廳堂。而且宮殿的牆面同城門一樣,分別用彩色琉璃磚裝飾,然後點綴成各種各樣動物形象,五彩繽紛。


在許多的廟宇中,尤以被稱為“崇高的住所”的“瑪爾篤克神廟”最為著名。瑪爾篤克是人們想象中的一條蛇尾龍,它是巴比倫人所崇奉的主神。而且廟中有大量瑪爾篤克像,並且鎦金,造型十分生動。


大約公元前4世紀後期,巴比倫城慢慢衰敗,直到公元2世紀古城開始化為廢墟,而且早已塌陷荒蕪了。


近年來,由於伊拉克政府不斷的對巴比倫古城遺址進行了大量的發掘,先後出土了大批珍貴的文物,現在人們從遺址露出地面的斷壁殘垣、古都遺蹟中,能夠窺見到當年的各種盛況。這樣,巴比倫古都非常重要的建築之一——“伊斯特”門,幾經修葺後,終於面目一新,牆上鑲嵌著各種琉璃,並且構成各種各樣的動物圖案。


在遺址的北端地面上,有一頭很大的石頭獅子——巴比倫獅矗立在一塊長方形石墊上,這個獅身大約長3米,高2米,寬大約1.5米,是全部用青灰色的大石頭獅刻的,強有力的獅爪下還踩著一個象徵著“敵人”的石頭人。並且這個“敵人”四肢向著天空,在雄獅的踩壓下已差不多了。


古城遺址上還有座巴比倫博物館,它的館內陳列著各種古城的模型以及發掘出來的許多巴比倫時代的文物,有金銀珠寶、日用器皿等。其中有一塊大石碑最為引人注目,碑高大約2米,寬50厘米,它的正面上方刻著站在太陽神面前作禱告的漢謨拉比國王,那個放射著光芒的太陽神開始把象徵權力的王笏交給了國王,並且後面刻著楔形文字書寫的法典。但是這塊石碑是件複製品,原物在1901年已被法國的一支考古隊所盜去,而且現在陳列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上面這部3500多年前的奴隸制法典,也是古代巴比倫奴隸制中央集權的重要標誌。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