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食物鏈中會有植物?

我們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來形容人類社會中大吞小、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社會關係。但是在生態學中它卻反映出一個相當重要的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作為食物關係的規律,人們稱之為食物鏈、食物網及其營養、能量傳遞規律。


什麼叫食物鏈呢?就是指生物群落中不同種類動植物與微生物之間,因為攝食的關係而形成的一種聯絡。像蝦類、小魚、大魚、海豹……,這種大小關係數就像一條鏈子,把不同的生物互相聯絡。當這種生物鏈條出現交叉時,像老鼠被蛇、貓頭鷹等捕食時,就會形成一個食物網,食物網也是自然界中各種生物之間形成的弱肉強食的食物關係。


那么,究竟為什麼食物鏈中不能少了植物呢?只要用心分析食物鏈最低層的食物就顯而易見了。社會經濟領域中經常碰到“農業是基礎產業”、“糧食是立國之本”這樣的普通道理,說明社會財富中糧食(植物性食物)的重要性。但在生態學中,植物自身的生長繁殖是相當重要的,動物無論是以植物為食 ,或者以小動物為食,都是需要植物的。植物在地球上是獨一無二的,植物把廉價的無機物——二氧化碳以及水組成美味的有機物——澱粉、蛋白質、油等,並且把太陽能轉化為有機物中的化學能生物。如果地球生態系統中食物鏈沒有植物,那么那些以植物為食的小動物像昆蟲、魚、兔子等都會因缺少食物而全部死亡,以這些食草的動物為食物的動物也將隨之迅速斷糧而餓死,更不用說人類自己。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