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八離婁下·第二十九節

第二十九節原文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第二十九節譯文

  禹、后稷生活在太平之世,多次路過自己的家門卻沒有進去,孔子稱讚他們。
顏淵生活在亂世,居住在簡陋巷子,一筐飯,一瓢水,人們都不堪忍受那種憂患的生活,而顏淵卻不改變他樂觀的心態。孔子也稱讚他。
孟子說:“禹、后稷、顏淵走的是同樣的人生道路。大禹想到天下有遭水淹沒的人,就象自己也被水淹了一樣。后稷想到天下有捱餓的人,就象自己也捱餓一樣。所以才那樣急人之急。大禹、后稷、顏淵,如果互相交換一下位置處境,也都會有同樣的表現。現在自家人互相打鬥,要去救他們,即使是披頭散髮,帽纓紊亂去救急是可以做到的。但如果鄉間鄰居打鬥,也是披頭散髮,帽纓紊亂去救急,那就難以理解了,如果是關門閉戶則是可以理解的。”

註釋
簞:(dan單)《左傳·宣公二年》:“簞食與肉。”《論語·雍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禮記·曲禮》:“苞苴簞笥。”《儀禮·士冠禮》:“櫛實於簞。”《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說文》:“簞,笥也。從竹,單聲。”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