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柳營曲·嘆世

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今日个,平地起风波。

補充糾錯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搓著自己的手掌,一遍遍將寶劍研磨,自古以來世上的大丈夫實在太多。而如今不少人攬鏡自照,發現自己已是兩鬢斑白,滿頭銀髮,真是虛度光陰,懷才不遇,困茅屋窩。可嘆有誰賞識廉頗的名聲,有誰去用蕭何的才學。急急忙忙逃至到海邊,隱居深山去吧。在這世道,平地裡也會生起風波。

註釋
劍頻磨:喻胸懷壯志,準備大顯身手。
青鏡摩挲:言對鏡自照,白髮欺人。青鏡,青銅鏡。摩挲,撫摩。蹉跎:虛度光陰。
衡窩:隱者居住的簡陋房屋。
廉頗:戰國時趙國的良將。
蕭何:漢高祖的開國元勳。
山阿:大的山谷。
今日個:今天。個:語助詞。
風波:借指仕途的兇險。

參考資料:
1、關漢卿.《元曲三百首》: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第228頁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柳營曲·嘆世》流露了對現實的不滿之意。在元代,許多文人胸懷大志,但結果只是“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窩”,縱使才高如蕭何,聲名如廉頗,也得不到賞識重用,還不如趕快去往海濱山裡,做一個快活漁樵,又何苦在這險惡的世道上,無端惹風波。以辛辣之筆,抨擊統治者不能任用人才,反而使他們非逃即隱的黑暗現實。此作言詞簡短,憤懣之情溢於言表,風格蒼勁奔放。

  此曲子以時間順序先寫青年時期摩拳擦掌,頻磨劍鋒,希望以後能出人頭地,自古而來,胸懷負的男兒比比皆是。接下來寫自己求仕未遂,到頭來卻落得撫摸銅鏡,嘆息白髮如雪、歲月蹉跎,潦倒困頓在窮街陋室。又以廉頗和蕭何的典故寄遇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說自己有廉頗一般的威名卻無人賞識,有如蕭何一樣的博學卻不得任用。而那些已經蒽名就的天下莘莘才士們,都爭先恐後地逃往了海濱,歸隱了山河,只因為仕途險惡,每每平地上便掀起了風波。

  曲文的起首兩句,塑造了詩人早年壯志滿懷、意氣風發的昂揚形象。再加上“古來丈夫天下多”,自許男兒、不甘人後的氣概更是呼之欲出。然而緊接著的三句現實情狀,卻是一落千丈,“勳業頻看鏡”,“白髮千莖雪”,這兩句杜詩恰可作為此情此景的傳神寫照。這種大起大落,便帶出了全曲的怨意;而前時的“古來丈夫天下多”,也就為將一己的哀傷擴充套件到“嘆世”的主題作了鋪墊。

  七、八兩句,慨嘆入仕的艱難,為“失志困衡窩”的起由作了註腳。廉頗是七國爭雄時代趙國的名將,《史記》載他“伐齊,大破之,取晉陽,拜為上卿,以勇力聞於諸侯”。晚年獲罪奔魏,時趙王數困於秦兵,想重新起召,廉頗也壯心不已,在趙王使者前“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卻不料因使者“一飯三遺矢”的讒言,終遭摒棄。蕭何則以廣有才學著稱於史,為漢朝開國第一功臣。“有聲名誰識廉頗,廣才學不用蕭何”,這正是賢愚不分、英雄失路的不合理情狀的典型概括。

  並未停留在懷才不遇的感慨上,又進一步觸及了元代仕途的險惡,“廉頗”、“蕭何”們“白首蹉跎”不算,還要逃海濱、隱山阿,而且是“忙忙”兼“急急”,逃隱唯恐不及。為什麼呢?原來是“今日個,平地起風波”,災禍大難隨時都會臨頭。這就暴露出官場傾軋、伴君如伴虎等等的政治黑暗。這三句從入仕的艱難直接跳入入仕的危機,在某種意義上說是的自嘲自解,但更多的是表現了進退失路的絕望。

  此曲夾敘夾議,藝術地概括了元代社會尤為嚴重的扼殺人才的弊政,以及官場的險惡難測,風格精警,把宦海沉浮、仕途兇險刻畫得十分深刻形象,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參考資料:

1、齊義農.《詩情畫意品讀元曲》: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2、蔣星煜.《元曲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7月版

展開↧
詩文作者
馬謙齋
馬謙齋
馬謙齋,[元](約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後在世)名、字、裡、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元仁宗延佑中前後在世。與張可久同時,且相識。工散曲,太平樂府等曲選集中所收頗多。張可久有《天淨沙·馬謙齋園亭》,曾在大都(今北京)作過官,辭官後歸隱,有人說他後來隱居杭州。現存小令十七首

1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