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下篇·麴櫱

麴櫱原文

  宋子曰:狱讼日繁,酒流生祸,其源则何辜!祀天追远,沉吟《商倾》、《周雅》之间,若作酒醴之资曲蘖也,殆圣作而明述矣。惟是五谷菁华变幻,得水而凝,感风而化,供用岐黄者神其名,而坚固食羞者丹其色。君臣自古配合日新,眉寿介而宿痼怯,其功不可殚述。自非炎黄作祖、末流聪明,乌能竟其方术哉。

  ○酒母

  凡酿酒必资曲药成信。无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蘖法亦亡。凡曲,麦、米、面随方土造,南北不同,其义则一。凡麦曲,大、小麦皆可用。造者将麦连皮,井水淘净,晒干,时宜盛暑天。磨碎,即以淘麦水和作块,用楮叶包扎,悬风处,或用稻秸罨黄,经四十九日取用。

  造面曲用白面五斤、黄豆五升,以蓼汁煮烂,再用辣蓼末五两、杏仁泥十两和踏成饼,楮叶包悬与稻秸罨黄,法亦同前。其用糯米粉与自然蓼汁溲和成饼,生黄收用者,罨法与时日,亦无不同也。其入诸般君臣草药,少者数味,多者百味,则各土各法,亦不可殚述。近代燕京,则以薏苡仁为君,入曲造薏酒。浙中宁、绍则以绿豆为君,入曲造豆酒。二酒颇擅天下佳雄。(别载《酒经》。)

  凡造酒母家,生黄未足,视候不勤,盥拭不洁,则疵药数丸动辄败人石米。故市曲之家必信著名闻,而后不负酿者。凡燕、齐黄酒曲药,多从淮郡造成,载于舟车北市。南方曲酒,酿出即成红色者,用曲与淮郡所造相同,统名大曲。但淮郡市者打成砖片,而南方则用饼团。其曲一味,蓼身为气脉,而米、麦为质料,但必用已成曲、酒糟为媒合。此糟不知相承起自何代,犹之烧矾之必用旧矾滓云。

  ○神曲

  凡造神曲所以入药,乃医家别于酒母者。法起唐时,其曲不通酿用也。造者专用白面,每百斤入青蒿自然汁、马蓼、苍耳自然汁相和作饼,麻叶或楮叶包罨如造酱黄法。待生黄衣,即晒收之。其用他药配合,则听好医者增入,苦无定方也。

  ○丹曲

  凡丹曲一种,法出近代。其义臭腐神奇,其法气精变化。世间鱼肉最朽腐物,而此物薄施涂抹,能固其质于炎暑之中,经历旬日蛆蝇不敢近,色味不离初,盖奇药也。

  凡造法用灿稻米,不拘早晚。舂杵极其精细,水浸一七日,其气臭恶不可闻,则取入长流河水漂净。(必用山河流水,大江者不可用。)漂后恶臭犹不可解,入甑蒸饭则转成香气,其香芬甚。凡蒸此米成饭,初一蒸半生即止,不及其熟。出离釜中,以冷水一沃,气冷再蒸,则令极熟矣。熟后,数石共积一堆拌信。

  凡曲信必用绝佳红酒糟为料,每糟一斗入马蓼自然汁三升,明矾水和化。每曲饭一石入信二斤,乘饭热时,数人捷手拌匀,初热拌至冷。候视曲信入饭,久复微温,则信至矣。凡饭拌信后,倾入箩内,过矾水一次,然后分散入篾盘,登架乘风。后此风力为政,水火无功。

  凡曲饭入盘,每盘约载五升。其屋室宜高大,防瓦上暑气侵逼。室面宜向南,防西晒。一个时中翻拌约三次。候视者七日之中,即坐卧盘架之下,眠不敢安,中宵数起。其初时雪白色,经一二日成至黑色。黑转褐,褐转赭,赭转红,红极复转微黄。目击风中变幻,名曰生黄曲,则其价与入物之力皆倍于凡曲也。凡黑色转褐,褐转红,皆过水一度。红则不复入水。凡造此物,曲工盥手与洗净盘簟,皆令极洁。一毫滓秽,则败乃事也。

麴櫱譯文

  宋先生說:因酗酒鬧事而惹起的官司案件一天比一天多,這確實是酗酒造成的禍害,然而話又說回來,對於酒麴本身又談得上有什麼罪過呢?在祭祀天地追懷先祖的儀式上,在吟詠篇朋友歡宴的時候,都需要有酒。這時就得靠酒麴來造酒了,關於這一點,古代的聖人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酒麴原本就是用五穀的精華,透過水凝及風化的作用而變化成功的。供醫藥上用的曲名叫神曲,而用以保持珍貴食物美味的則是紅曲。自古以來製作曲糵的主料和配料的調製配方不斷改進,既能延年益壽又能醫治各種痼疾頑症,其間的功效真是一言難盡。如果沒有我們祖先的創造發明和後人的聰明才智,如何能夠使釀酒的技巧達到這樣完善呢?

  酒母

  釀酒必須要用酒麴作為酒引子,沒有酒麴,即便有好米好黍也釀不成酒。自古以來用曲釀黃酒,用糵釀“甜酒”。後來的人嫌“甜酒”酒味太薄,結果導致所謂釀“甜酒”的技術和制糵的方法都失傳了。製作酒麴可以因地制宜用麥子、麵粉或米粉為原料,南方和北方做法不同,但原理同出一轍。做麥曲,大麥、小麥都可以選用。製作酒麴的人,最好選在炎熱的夏天,把麥粒帶皮都用井水洗淨、曬乾。把麥粒磨碎,就用淘麥水拌和做成塊狀,再用楮葉包紮起來,懸掛在通風的地方,或者用稻草覆蓋使它變黃,這樣經過四十九天之後便可以取用了。

  製作面曲,是用白麵五斤、黃豆五升,加入蓼汁一起煮爛,再加辣蓼末五兩、杏仁泥十兩,混合踏壓成餅狀,再用楮葉包紮懸掛或用稻草覆蓋使它變黃,方法跟麥曲相同。拿著用糯米粉加蓼汁搓和揉成餅,覆蓋使它變黃讓它長出黃毛後才取用,方法和時間也跟前述的相同。在酒麴中加入主料、配料和草藥,少的只有幾種,多的可達上百種,各地的做法不同,難以一一詳盡論述。

  近代,北京用薏米為主要原料製作酒麴後再釀造薏酒,浙江的寧波和紹興則用綠豆為料製作酒麴後再釀造豆酒。這兩種酒都被列為名酒(《酒經》一書有所記載)。

  製作酒麴時,如果生黃不足,看管不勤,洗抹得不乾淨,都會出岔子。幾粒壞的酒麴輕易地就能敗壞人們上百斤的糧食。所以,賣酒麴的人必須要守信用、重名譽,這樣才不會對不起釀酒的人。河北、山東一帶釀造黃酒用的酒麴,大部分都是在江蘇淮安造好後用車船運去販賣的。南方釀造紅酒所用的酒麴跟淮安造的相同,都叫做大麴。但淮安賣的酒麴是打成磚塊狀,而南方的酒麴則是做成餅團狀。製作酒麴,加進辣蓼粉末以便於通風透氣,用稻米或麥子作為基本原料,還必須加入已製成酒麴的酒糟作為媒介。這種酒糟不清楚是從哪個年代開始流傳下來的,就像燒礬必須使用舊礬滓來掩蓋爐口一樣。

  神曲

  製作神曲是專供醫藥上用的,把它稱為神曲是因為醫家為了與酒麴相區別。神曲的製作方法開始於唐代,這種曲不能用來釀酒。製作時只用白麵,每百斤加入青蒿、馬蓼和蒼耳三種東西的原汁,拌勻製成餅狀,再用麻葉或楮葉包藏覆蓋著,像製作豆醬黃曲的方法一樣,等到曲面顏色變黃就曬乾收藏起來。至於要用其他什麼藥配合,則要按醫生的不同經驗而加以酌定,很難列舉出固定的處方。

  丹曲

  有一種紅曲,它的製作方法是近代才開始研究出來的,它的效果就在於能“化腐朽為神奇”,它的巧妙之處是利用空氣和白米的變化。在自然界中,魚和肉是最容易腐爛的東西,但是隻要將紅曲薄薄地塗上一層,即便是在炎熱的暑天也能保持它原來的樣子,放上十來天,蛆蠅都不敢接近,色澤味道都還能保持原樣。這真是一種奇藥啊!

  製造紅曲用的是秈稻米,不管早晚稻米都可以用。米要舂洗得十分乾淨精白,用水浸泡七天,那時的氣味真是臭不堪聞,到這時就把它放到流動的河水中漂洗乾淨了(必須要用山間流動的溪水,大河水不能用)。漂洗之後臭味還不能完全消除,把米放入飯甑裡面蒸成飯,就會變得香氣四溢了。蒸飯時,先將稻米蒸到半生半熟的狀態,然後就從鍋中取出,用冷水淋澆一次,等到冷卻以後再次將稻米蒸到熟透。這樣蒸熟了好幾石米飯以後,再堆放在一起拌進曲種。

  曲種一定要用最好的紅酒糟為原料,每一斗酒糟加入馬蓼汁三升,再加明礬水拌和調勻。每石熟飯中加入曲種二斤,趁熟飯熱時,幾個人一起迅速拌和調勻,從熱飯拌到飯冷。然後再注意觀察曲種與熟飯相互作用的情況。過一段時間之後,飯的溫度又會逐漸上升,這就說明曲種發生作用了。飯拌入曲種後,倒進籮筐裡面,用明礬水淋過一次後,再分開放進篾盤中,放到架子上通風。這以後就主要是做好通風工作,而水火也就派不上什麼用場了。

  曲飯放入篾盤中時,每個篾盤大約裝載五升。安放這些曲飯的房屋要比較高大寬敞,以防屋頂瓦面上的熱氣侵入。屋嚮應該朝南,用以防止太陽西曬。每兩個小時之中大約要翻拌三次。觀察曲飯的人,在七天之內都要日夜守護在盤架之下,不能熟睡,即便在深更半夜裡也要起來好幾次。曲飯要做到起先一看顏色雪白,經過一兩天後就變成黑色了。以後的顏色會繼續變化,由黑色轉為褐色,又由褐色轉為赭色,再由赭色轉為紅色,到了最紅的時候再轉回微黃色。通風過程中所看到的這一系列的顏色變化,叫做“生黃曲”。這樣製成的紅曲,其價值和功效都比一般的紅曲要高好幾倍。當黑色變褐色、褐色又變成紅色時,都要淋澆一次水。變紅以後就不需要再加水了。

  製造這種紅曲的時候,造麴的人必須把手和盛物的篾盤、竹蓆洗得非常乾淨。只要有一點兒的渣滓和骯髒的東西,都會使得製作紅曲的工作失敗。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