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鬥先生登門造訪,求見宣王。宣王吩咐侍者接人。王鬥說:“我趕上前去見大王是趨炎附勢,而大王主動來見我,則是求賢禮士,不知大王意思怎樣?”侍者回報。宣王趕緊說:“先生慢行,寡人親自來迎接!”於是快步前去迎見王鬥入宮。宣王說:“寡人不才,有幸得以事奉先王宗廟,管理社稷,我平時聽說先生能直言進諫,無所諱言。”王鬥回答說:“大王聽錯了,我生於亂世,事奉昏君,怎麼能直言進諫?”宣王極為不快,不禁忿然作色。
過了一會兒,王鬥說:“先主桓公,有五樣愛好,後來九合諸侯,匡扶周室,周天子賜給封地,承認他為諸侯領袖。現在大王有四種愛好與先主相同。”宣王高興了,但仍極力謙辭:“寡人才識疏淺,治國安邦還擔心力有不及,又怎能有先主的四樣愛好?”王鬥說:“當然有。先主好馬,王也好馬;先主好狗,王也好狗;先主好酒,王也好酒;先君好色,王也好色;先主好士,王卻不是那樣。”宣王勉強說:“當今世上沒有優秀的人才,寡人如何喜愛他們?”王鬥說:“當世沒有騏驥、?耳這樣的駿馬,盧氏那樣的良犬,大王的馬匹、獵狗已經夠多的了;當世沒有毛嬙、西施一類的美女,可大王的後宮俱已充盈。大王只是不喜歡賢士而已,那裡是因為當世無賢士?”宣王說:“寡人憂國憂民,心底裡就盼望聘得賢士共治齊國。”王鬥進一步說:“臣以為大王憂國憂民遠不如愛惜一尺縐紗。”宣王問道:“此話怎講?”回答說:“大王做帽子,不用身邊的人而請能工巧匠,原因何在?是因為他們手藝高超,會做帽子。可是現在大王治理齊國,不問才德,非親不用,故我私下以為在大王心中,國家社稷不若一尺縐紗。”
宣王頓悟,謝罪道:“寡人於國有罪。”於是,選拔五位賢士任職,齊國因而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