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天南星

tiān nán xīng

天南星
天南星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天南星
藥材拼音 tiān nán xīng
藥材別名 山苞米、獨腳蓮、蛇包穀
英文名稱 rhizoma arisaematis
功效分類 溫化寒痰藥
藥用部分 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的塊莖。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葉1片,稀2片,葉柄長達70厘米,綠色,葉片放射分裂,裂片7~20,無柄,披針形、長圓形至橢圓形,先端長漸尖,成線形長尾,尾長7厘米,基部狹窄,上面深綠色,下面粉綠色。花單性,雌雄異株,無花被,肉穗花序由葉柄鞘部抽出,具褐色斑紋;佛焰苞綠色,展開部分外卷,然後擴大成簷部,先端漸窄呈線形尾狀;雄花序長2~2.5厘米,花密,雄蕊2~4;雌花序長約2厘米,下部常具鑽形中性花。漿果紅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產地分佈 生於林下、灌叢中陰溼地。分佈於東北及山東等地。
採收加工 秋、冬季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及外皮,乾燥。
藥材性狀 扁球形,表面類白色或淡棕色,較光滑,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有麻點狀根痕,有的塊莖周邊有小扁球狀側芽。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不平坦,白色,粉性。氣微辛,味麻辣。
性味歸經 性溫,味苦、辛。歸肺經、肝經、脾經。
功效作用 燥溼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溫化寒痰藥。
臨床應用 一般炮製後用,用量3~9克;用治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
藥理研究 果實含類似毒蕈鹼樣物質。有抗腫瘤作用,療效較肯定,可望成為抗癌新藥物,也可成為抗癲癇的輔助藥。另有祛痰,鎮靜,抗驚厥,抗心律失常,抗氧化等作用。
化學成分 天南星的塊莖含三萜皂苷、安息香酸、黏液質、氨莖酸、甘露醇、生物鹼、L-脯氨醯-L-纈氨酸酐、L-纈氨醯-L-纈氨酸酐、芹菜素、掌葉半夏鹼、芹菜素-6-C-阿拉伯糖-8-C-半乳糖苷、賴氨酸、胡蘿蔔苷、沒食子酸、夏佛託苷、β-谷固醇等。
使用禁忌 孕婦慎用,有毒,生品內服宜慎,陰虛燥咳、熱極、血虛動風者禁服。
配伍藥方 ①治頭痛,偏正頭風,痛攻眼目額角:天南星、川烏各等分,共研極細末,同蓮鬚蔥白搗爛作餅。貼太陽穴。(《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止痛膏) ②治癰疽瘡腫:天南星60克,赤小豆90克,白及120克。上三味,各為細末,和勻,冷水調,攤上四面腫處,用絹壓之。(《劉絹子鬼遺方》收膿散) ③治乳赤腫、欲作癰者:天南星為細末,生薑自然汁調塗,自散。才作便用之。(《百一選方》) ④治瘰癧:天南星、半夏等分為末,米醋或雞子清調敷。(《潛齋簡效方》) ⑤治癭瘤:生南星末,醋調敷之。(《外科證治全書》)
上一味中藥材: 石吊蘭
下一味中藥材: 旋覆花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