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ān rì hóng
藥材名稱 | 千日紅 |
藥材拼音 | qiān rì hóng |
藥材別名 | 千年紅、呂宋菊、球形雞冠花、百日紅、千金紅、百日白、沸水菊、千日嬌、滾水花 |
英文名稱 | globe amaranth |
功效分類 | 止咳平喘藥 |
藥用部分 | 莧科植物千日紅Gomphrena globosaL.的頭狀花序。 |
(動)植物形態 | 一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株有白色長毛。莖近四稜形,節部膨大,帶紫紅色。葉對生,具短柄;葉片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5厘米,兩面均有較長的白柔毛,邊緣有纖毛。花序球形或長圓形,通常單生於枝頂,總苞2枚,葉狀,每花基部有幹膜質卵形苞片1枚,三角狀披針形小苞片2枚,紫紅色或白色;花被片5,外被白柔毛;雄蕊5,花絲合生呈管狀;子房卵圓形,柱頭2裂。胞果近圓形,種子黑色。花期7~10月。 |
產地分佈 |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
採收加工 | 花期較長,8~11月初採摘,以9月採摘為宜,曬乾。全草7~9月採收,曬乾。 |
藥材性狀 | 頭狀花序類球形或長圓球形,長2~2.5厘米,寬1.5~2厘米,由多數稠密覆瓦狀排列的花集合而成;花序基部具2枚葉狀圓三角形的總苞片,綠色,總苞片的背面密被細長的白柔毛,腹面的毛短而稀。每花有膜質苞片3枚,外片短小卵形,內輪2片,淡紫色或紫紅色,長於花被,花被5片,貯久色淡。胞果類球形。氣微弱,味淡。 |
性味歸經 | 性平,味甘。歸肺經、肝經。 |
功效作用 | 化痰止咳平喘、清肝明目經止驚。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3~10克,煎湯內服;或煎水洗;或搗敷外用。用治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等;頭痛、目赤、肝火頭痛眩暈;小兒驚風、夜啼;赤白痢疾。 |
藥理研究 | 小鼠酚紅排泌法,表明本品的提出物總黃酮、皂苷和揮發油均具有祛痰作用;組胺引喘法證明,水煎液和總氨基酸部分對豚鼠有一定平喘作用。 |
化學成分 | 含千日紅苷I、千日紅苷Ⅱ、千日紅苷Ⅲ、千日紅苷V、千日紅苷Ⅵ,莧菜紅苷、異莧菜紅苷、甜菜苷。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確、謹慎用藥。 |
配伍藥方 | ①治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千日紅花(白色)20朵,枇杷葉5片,杜衡根0.9克。水煎,加冰糖適量沖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②治風熱頭痛,目赤腫痛:千日紅、鉤藤各15克,殭蠶6克,菊花10克。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③治咯血:千日紅花10朵,仙鶴草9克。煎水,加冰糖適量服。(《安徽中草藥》) ④治小兒腹脹:千日紅5克,萊菔子6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⑤治小兒夜啼:千日紅鮮花序5朵,蟬衣3個,菊花2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