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澄茄子

chéng qié zi

澄茄子
澄茄子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澄茄子
藥材拼音 chéng qié zi
藥材別名 山胡椒、味辣子、山蒼子、木姜子、木香子、野胡椒、臭樟子
英文名稱 Wheat eggplant
功效分類 溫裡藥
藥用部分 為樟科木姜子屬植物山雞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的果實。
(動)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葉和果實有芳香氣。根圓錐形,灰白色;幼樹樹皮黃綠色,光滑,老樹樹皮灰褐色。葉芽無鱗片;幼枝細長,被絹毛。葉膜質,互生;葉柄細弱,長1~2厘米;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4~11厘米,寬1.2~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蒼白綠色,兩面均無毛,中脈、側脈在兩面均突起。花先葉開放,雌雄異株;傘形花序單生或簇生,總花梗纖細,長5~10脅,總苞片4,上有4~6朵小花,淡黃色;花被裂片6,倒卵圓形;能育雄蕊9,排成3輪,第3輪基部的腺體具短柄;雌花中退化雄蕊多數,子房卵形,花柱短,柱頭頭狀。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4~5毫米,無毛,幼時綠色,成熟時黑色。花期2~4月,果期6~8月。
產地分佈 生於向陽山坡、丘陵、林緣灌叢或疏林中。主產於廣西、浙江、四川、福建等地。
採收加工 採收季節性很強。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當果實青色布有白色斑點,用手捻碎有強烈生薑味,為採收適時。如果實尚未完全成熟時採摘,水分多,含檸檬醛少,為過早;若至果實成熟後期,果皮轉變為褐色,檸檬醛自然揮發而消失,為過遲。連果枝摘取,除去枝葉,曬乾。
藥材性狀 澄茄子果實圓球形,直徑4~6毫米。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網狀皺紋,基部常有果柄痕。中果皮易剝去;內果皮暗棕紅色,果皮堅脆,種子1粒,內有肥厚子葉2枚,富含油質。具特異強烈竄透性香氣,味辛、涼。以個大飽滿,氣味深厚、有油質者為佳。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微苦。歸胃經、脾經、腎經。
功效作用 溫中止痛,行氣活血,平喘,利尿。屬溫裡藥。
臨床應用 內服:煎湯,用量3~10克;研末,用量1~2克。外用:研末撒或調敷。主治脘腹冷痛,食積氣脹,反胃嘔吐,中暑吐瀉,洩瀉痢疾,寒疝腹痛,哮喘,寒溼水臌,小便不利,小便渾濁,瘡瘍腫毒,牙痛,寒溼痺痛,跌打損傷。
藥理研究 1.抗血小板聚集作用;2.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作用;3.平喘和抗過敏作用;4.抗菌作用。
化學成分 澄茄子鮮果含揮發油1.6%~3%,其中主成分為檸檬醛,其次為檸檬烯。種子含油36.4%~52.2%,其中脂肪酸主要有:月桂酸56.4%-61.5%、癸酸14.2%~19.8%、油酸4.1%~6.5%。還含有生物鹼。
使用禁忌 實熱及陰虛火旺者忌用。
配伍藥方 1.治胃寒痛,疝氣:山雞椒果實1.5-3克,開水泡服;或研粉,每次服1~1.5克。(《恩施中草藥手冊》) 2.治胃寒腹痛,嘔吐:木姜子9克,乾薑9克,良姜9克。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3.治單純性消化不良:山蒼子6克,茶葉3克,雞矢藤9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4次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4.治支氣管哮喘:澄茄子、胡頹葉、地黃根(野生地)各15克。水煎服,忌食酸辣。(《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上一味中藥材: 山胡椒
下一味中藥材: 辣椒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