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紀三 秦二世皇帝二年(癸已,公元前208年)
冬季,十月,秦王朝名叫平的泗川郡監,率軍將劉邦包圍在豐地,劉邦出兵應戰,打敗了秦軍,即命雍齒守衛豐地。十一月,劉邦領兵去攻薛地,泗川郡守名叫壯的,在薛地吃了敗仗後,逃到戚地。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將他捉住殺掉了。
楚國將領周文率軍退出函谷關,到曹陽亭後駐紮下來,過了兩個多月,秦將章邯領兵追擊打敗了楚軍。周文又逃跑到澠池,十餘日後,章邯發起攻擊,大敗周文。周文自殺,楚軍於是不再作戰。
吳廣率軍圍攻滎陽,秦朝李由為三川郡守,固守滎陽,吳廣不能攻下。楚將軍田臧等便相互商議說:“周文的軍隊已被擊敗了,秦兵很快就會到來。我們圍攻滎陽城不下,秦軍一到,必將大敗我軍,不如留一小部分兵力圍守滎陽,而調動全部精兵迎擊秦軍。但現在代理楚王的吳廣自高自大,不懂得靈活用兵,不值得與他謀劃對策,否則恐怕會壞事。”因此就一起假傳楚王陳勝的命令殺掉了吳廣,又將吳廣的頭顱獻給陳勝。陳勝派使者把楚令尹的官印賜給田臧,並任命他為上將軍。
田臧於是令李歸等將領繼續圍攻滎陽,自己親率精兵向西至敖倉迎擊秦軍,與秦兵交鋒中,田臧戰死,楚軍大敗。章邯進軍滎陽城下攻打李歸等,擊敗了楚軍,李歸等將領戰死。楚將陽城人鄧說領兵屯居在郯地,章邯的另一路部將擊敗了鄧的軍隊。地人伍逢率軍駐紮在許地,章邯又發兵將伍逢打敗。鄧、伍兩軍都潰散而逃奔陳地,陳勝為此殺了鄧說。
二世多次譴責李斯:“身居三公高位,如何使盜賊猖狂到這種地步!”李斯頗為恐懼,但他又很看重貪戀官爵利祿,不知怎麼辦才好,便迎合二世的心意,上書應答說:“賢明的君主,必定是能對臣下施行考察罪過處以刑罰的統治術的人。所以申不害說:‘擁有天下卻不肆情放縱,稱之為“把天下當作自己的桎梏”的原因,並不是別的,就在於不能對臣下明察罪過施行懲處,反而以自身之力為天下平民百姓操勞,即如唐堯、大禹那樣,故此稱之為‘桎梏’。不能研習申不害、韓非的高明法術,實行察罪責罰的手段,一心將天下作為使自己快樂的資本,反而偏要勞身苦心地去為百姓效命,似此就成為平民百姓的奴僕,不能算是統治天下的君王了。這有什麼值得崇尚的啊!所以賢明的君主能施行察罪責罰之術,在上獨斷專行,這樣權力就不會旁落至下屬臣僚手中,然後才能阻斷實施仁義的道路,杜絕規勸者的論辯,獨自稱心如意地為崐所欲為,誰也不敢牴觸反抗。如此,群臣、百姓想補救自己的過失還來不及呢,哪裡還敢去圖謀什麼變故!”二世十分高興,便更加嚴厲地實行察罪懲處,以向百姓徵收重稅的人為有才幹的官吏,以殺人多的官員為忠臣,結果使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受過刑罰的罪犯,死人的屍體天天成堆地積陳在街市中,秦朝的百姓因此愈加驚駭恐懼,思念著發生動亂。
趙國的將領李良已平定了常山,回報趙王武臣。趙王又派他去奪取太原。李良領兵抵達石邑時,秦軍佈防在井陘口,趙軍無法繼續前進。秦將偽造二世的書信,用以招降李良。李良接書後沒有相信,率軍返回邯鄲,請求增援兵力。尚未到邯鄲,在途中遇趙王的姐姐外出飲宴歸來。李良望見,以為是趙王來了,連忙在道旁伏地拜謁。趙王的姐姐酩酊大醉,不知道他是將官,僅命隨行騎兵向他致意。李良向來尊貴,起身後,回看他的隨從官員,自覺羞慚極了。隨員中有一人說道:“天下反叛秦朝,有能耐的人先立為王。況且趙王的地位一向比您低,而今一個女流之輩就不肯為您下車還禮,故請追殺她!”李良已得到過二世的書信,原本即想反叛趙國,只是還未最終作出決斷。於是便藉著一時的憤怒,遣人追上去殺掉了趙王的姐姐,並趁勢率軍襲擊邯鄲。邯鄲守兵毫無察覺,致使李良終於殺掉了趙王和左丞相邵騷。趙國人中有許多是張耳、陳餘的耳目,及時通報訊息,二人因此得以獨自脫逃。
陳人秦嘉、符離人朱雞石等聚眾起兵,將東海郡守圍困在郯地。陳勝聞訊,即派名叫畔的武平君任將軍,督率圍郯城的各路軍隊。秦嘉不接受此命令,自立為大司馬,並由於厭惡隸屬於武平君而告訴他的軍吏說:“武平君年少,不懂用兵之事,不要聽他的!”隨即假傳陳勝的命令,殺了武平君畔。
二世增派長史司馬欣、董翳輔助章邯攻打盜賊。章邯已擊敗伍逢,並攻擊在陳地的楚上柱國房君蔡賜,殺掉了他。接著又進擊陳地西側張賀的軍隊。陳勝親自上陣督戰。張賀還是戰死了。
臘月,陳勝前往汝陰,返歸時到達下城父,他的車伕莊賈將他刺殺,投降了秦軍。當初,陳勝既已作了楚王,他過去的朋友們紛紛前往投靠。陳勝妻子的父親也去了,但陳勝對他卻以普通賓客相待,只是拱手高舉行見面禮,並不下拜。陳勝的岳父因此生氣地說:“依仗著叛亂,超越本分自封帝王的稱號,且對長輩傲慢無禮,不能長久!”即不辭而走。陳勝急忙跪下道歉,老人終究不予理會。陳勝的一位客人進進出出愈益放縱,談論陳勝的往事。於是有人就勸陳勝道:“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您的威嚴。”陳勝便把這位客人殺了。如此,陳勝昔日的朋友都自動離去,從此再也沒有親近他的人了。陳勝又任命朱防為中正,胡武為司過,專管督察群臣的過失。眾將領攻城掠地到達目的地,凡有不聽從陳勝命令的,即被抓起來治罪。以苛刻糾察同僚的過失為忠誠之舉,對於所不喜歡的人,不送交司法官員審理,即擅自進行處置。眾將領因此都不再親近依附於陳勝。這是陳勝所以失敗的原因。
過去在陳勝左右擔任灑掃的近侍、將軍呂臣建立了一支青巾裹頭的蒼頭軍,在新陽起兵,進攻陳地,克復後殺了莊賈,重又以陳地為楚都,將陳勝葬在碭縣,諡號為“隱王”。
起初,陳勝命人宋留率軍平定南陽,進入武關。宋留已攻下南陽,聽到陳勝死亡的訊息後,南陽重又被秦軍佔領,宋留領兵投降,二世將他車裂示眾。
魏國周率軍奪取豐、沛,派人招降雍齒。雍齒平素就不願意歸屬劉邦,於是即舉豐邑降魏。劉邦攻豐邑,沒能克復。
[趙國張耳、陳餘收集逃散計程車卒,得數萬人,隨即攻打李良。李良兵敗而逃,歸降了章邯。
賓客中有人勸說張耳、陳餘道:“二位作客他鄉是外地人,要想使趙國人歸附,是很難獨立獲得成功的。若擁立故趙國國君的後裔,並以仁義輔助他,便可以成就功業。”二人於是尋求到了趙歇。春季,正月,張耳、陳餘立趙歇為趙王,駐居信都。
[東陽人寧君和秦嘉聞聽陳勝兵敗,便擁立景駒為楚王,領兵前往方與,打算在定陶攻擊秦軍,即遣公孫慶出使齊國,想要與齊合力共同進軍攻秦。齊王說:“陳勝戰敗,至今生死不明,楚國怎麼能不請示齊國便自行立王呀!”公孫慶道:“齊國不請示楚國即立王,楚國為什麼要請示齊國後才立王呢!況且楚國首先起事,理當號令天下。”齊王田儋於是就將公孫慶殺了。
秦朝的左、右校尉率軍再次攻陷陳,呂臣兵敗逃跑,收集散兵重新聚合後,與番陽縣的盜賊黥布相遇,合兵攻打秦朝的左、右校尉,在青波擊敗秦軍,重又以陳為楚都。
黥布是六地人,姓英,因犯法被判處黥刑,以刑徒定罪後被送往驪山做苦工。當時赴驪山服勞役的犯人有數十萬,黥布與其中的頭目和強橫有勢力的人都有交往,於是即率領他的一夥人逃亡至長江一帶,聚結為盜匪。番陽縣令吳芮,很受江湖中百姓的愛戴,被稱號為“番君”。黥布便前往求見,這時黥布的部眾已達數千人。番君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黥布,命他率領部眾攻擊秦軍。
楚王景駒駐居留地,劉邦前往歸附。張良也聚集青年一百餘人,打算去投奔景駒,途中遇到劉邦,就歸屬了他,劉邦授給張良掌廄將之職。張良多次用《太公兵法》的道理向劉邦獻策,劉邦很賞識他,常常採用他的計策。張良向其他人講述《太公兵法》,那些人都不能領悟。張良因此說道:“沛公大概是天賦之才吧!”於是便留下來不再他往。
劉邦與張良一同去進見景駒,想請求增撥兵力,以反攻豐邑。這時秦將章邯的向北佔領楚的土地,洗劫屠戮相後,抵達碭。東陽人寧君、劉邦隨即領兵西進,在蕭縣的西面與秦軍交鋒,但因出戰失利而退回,收攏兵力聚集在留。二月,劉邦等攻打碭,歷時三日,攻克了該城,收編了碭的降兵,得六千人,與以前的兵力匯合一處,達九千人。三月,劉邦等又率軍攻打下邑,克復後,回擊豐,卻仍然未能攻下。
廣陵人召平為陳勝攻奪廣陵,但沒能攻陷。這時他聞悉陳勝兵敗逃亡,章邯的軍隊就要來到,便渡過長江,假傳陳勝的命令,授給項梁楚上柱國的官職,說:“長江以東已經平定,應火速率軍向西攻打秦軍!”項梁於是就領八千人渡過長江往西進發。聽到陳嬰已經攻克了東陽的訊息,項梁即派出使者,想要與陳嬰聯合起來共同西進。陳嬰這個人,是過去東陽縣的令史,居住在縣城中,為人一向誠信謹慎,被稱作長者。東陽縣的年輕人殺掉了縣令,相聚得兩萬人,欲擁立陳嬰為王。陳嬰的母親因此對陳嬰說:“自從我作了你們家的媳婦以來,還不曾聽說你的祖先中有過地位顯赫的人。而今突然獲得大名聲,不是什麼好兆頭。不如依附歸屬於他人,這樣,事情成功了,仍然得以封侯,事情失敗了,也容易逃亡,因為不是世上被指名道姓的人物。”陳嬰於是不敢稱王,對他的軍官們說:“項姓世世代代為將門,在楚國享有盛名,如今想要辦大事,將帥就非這種人不可。我們依靠名家望族,滅亡秦朝便是必定的了!”他的部下聽從了他的話,即讓部隊歸項梁統帥。
黥布已經擊敗了秦軍,便領兵東進。聽說項梁要西渡淮河,黥布和蒲將軍就都將他們的部隊歸屬於項梁指揮了。項梁這時的部眾共達六七萬人,駐紮在下邳。
楚王景駒、將領秦嘉駐軍彭城東面,想要抵抗項梁。項梁對軍官們說:“陳勝首先起事,作戰不利,不知去向。現在秦嘉背叛楚王陳勝而擁立景駒,實屬大逆不道!”便進軍攻打秦嘉,秦嘉的軍隊大敗而逃。項梁領兵追擊到胡陵,秦嘉回師對戰了一天,秦嘉戰死,他的軍隊即歸降了。景駒逃跑,死在了梁地。
項梁已經兼併了秦嘉的軍隊,就駐紮在胡陵,將要率軍西進。章邯的軍隊這時抵達慄,項梁便命另統一軍的將領朱雞石、餘樊君與章軍交戰。餘樊君戰死,朱雞石的隊伍吃了敗仗,逃奔胡陵。項梁於是率軍進入薛,殺了朱雞石。
劉邦率百餘名隨從去拜見項梁。項梁給劉邦增撥了士兵五千名,五大夫級的軍官十名。劉邦回去後,又領兵進攻豐邑,攻陷了該城。雍齒投奔魏國。
項梁派項羽從另一路攻打襄城,襄城堅守,一時攻不下。待到攻陷後,項羽即將守城軍民全部活埋掉,然後回報項梁。
項梁聽說陳勝確實死了,便將各部將領召集到薛議事,劉邦也前往參加。居人范增,年已七十,一向住在家中,好出奇計,前去勸說項梁道:“陳勝的失敗是本來就應當的。秦朝滅亡六國,楚國最沒有罪過。且自從懷王到秦國後一去不返,楚國人懷念他直至今日。因此楚南公說:‘楚國即便是隻剩下三戶人家,滅亡秦國的也必定是楚國。’如今陳勝首先起事反秦,不擁立楚王的後裔而自立為王,他的勢力不能長久。現在您在江東起兵,楚地蜂擁而起的將領都爭相歸附您,正是因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國的將領,故而能夠重新擁立楚王后代的緣故啊!”項梁當時認為他說的很對,就從民間尋找到楚懷王的孫子羋心,羋心這時正在為人家放羊;到夏季,六月,項梁即擁立他為楚懷王,以順從百姓的願望。陳嬰任楚國的上柱國,賜封五縣,跟隨懷王建都盱眙。項梁則自號為武信君。
張良勸說項梁道:“您已經擁立了楚王的後代,韓國的各位公子中,橫陽君韓成最為賢能,可以立為王,以增樹黨羽。”項梁於是便派張良找到韓成,立他為韓王。由張良任韓國的司徒,隨韓王率一千餘人向西攻取過去韓國的領地,奪得數城,但秦軍隨即又奪了回去。如此韓軍便在潁川一帶來回遊動。
章邯已經打敗了陳勝,即進兵臨濟攻打魏王。魏王派周出臨濟城,向齊、楚兩國求援。齊王田儋和楚將項它都率軍隨周去援救魏國。章邯便在夜間命士兵口中銜枚進行突襲,在臨濟城下大敗齊、楚的軍隊,殺了齊王和周。魏王咎為他的百姓而訂約投降,降約確定後,即自焚而亡。魏咎的弟弟魏豹逃奔楚國,楚懷王給了魏豹數千人,重新奪取魏國的領地。齊國田榮收集他的黨兄田儋的餘部,向東撤退到東阿。章邯隨後追擊包圍了田榮的軍隊。齊國人這時聽說田儋已死,便擁立已故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田角任相國,田角的弟弟田間為將軍,以對抗諸侯國。
秋季,七月,大雨連綿不止。武信君項梁率軍攻打亢父,聞悉田榮危急,就領兵到東阿城下擊敗了章邯的軍隊。章邯向西逃跑。田榮於是率軍往東返回齊國。項梁獨自引兵追擊敗逃的秦軍,派項羽、劉邦從另一路攻打城陽,屠滅了全城。楚軍駐紮在濮陽東面,重又與章邯的軍隊交戰,再次打敗了秦軍。章邯重新振作起來,堅守濮陽,挖溝引水環城自固。項梁、劉邦因此撤兵,去攻打定陶。
八月,田榮追擊齊王田假,田假逃奔到楚國。田間在此之間到趙國請求救兵,因此留在那裡不敢回國。田榮便立田儋的兒子田為齊王,田榮自任齊相,田橫為將軍,平定齊國的領地。這時章邯的兵力增大,項梁幾次派使者去通告齊國和趙國出兵共同攻打章邯。田榮說:“如果楚國殺掉田假,趙國殺了田角、田間,我就出兵。”楚、趙兩國不答應,田榮於是大怒,始終不肯出兵。
秦朝郎 中令趙高仰仗著受皇帝恩寵而專權橫行,因報他的私怨殺害了很多人,因此恐怕大臣們到朝廷奏報政務時揭發他,就勸二世說:“天子之所以尊貴,不過是因為群臣只能聽到他的聲音,而不能見到他的容顏罷了。況且陛下還很年輕,未必對件件事情都熟悉,現在坐在朝廷上聽群臣奏報政務,若有賞罰不當之處,就會把自己的短處暴露給大臣們,似此便不能向天下人顯示聖明瞭。所以陛下不如拱手深居宮禁之中,與我和熟習法令規章的侍中們在一起等待事務奏報,大臣們將事務報上來才研究處理。這樣,大臣們就不敢奏報是非難辨的事情,天下便都稱道您為聖明的君主了。”二世採納了趙高的這一建議,不再坐朝接見大臣,常常住在深宮之中,趙高侍奉左右,獨掌大權,一切事情都由他來決定。
趙高聽說李斯對此不滿而有非議,便去會見丞相李斯說:“關東地區的盜賊紛紛起來鬧事,現在皇上卻加緊增征夫役去修建阿房宮,並蒐集狗馬一類無用的玩物。我想進行規勸,但因地位卑賤不敢言。這可實在是您的事情啊,您為什麼不去勸諫呢?”李斯道:“本來是該如此啊,我早就想說了。但如今皇上不坐朝接見大臣聽取奏報,經常住在深宮中,我所要說的話,不能傳達進去,而想要覲見,又沒有機會。”趙高說:“倘若您真的要進行規勸,就請讓我在皇上得空的時候通知您。”於是趙高等到二世正在歡宴享樂、美女站滿面前時,派人通告李斯:“皇上正有空閒,可以進宮奏報事情。“李斯即到宮門求見。如此接連三次。二世大怒道:“我常常有空閒的日子,丞相不來。我正在閒居休息,丞相就來請示奏報!丞相這豈不是輕視我年幼看不起我嗎?”趙高便趁機說道:“沙丘偽造遺詔逼扶蘇自殺的密謀,丞相參與了。現在陛下已立為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卻沒有提高,他的意思也是想要割地稱王了。而且陛下若不問我,我還不敢說,丞相的長子李由任三川郡守,楚地盜賊陳勝等都是丞相鄰縣的人,因此這些盜賊敢於公然橫行,以致經過三川城的時候,李由只是據城防守不肯出擊。我聽說他們還相互有文書往來,因尚未了解確實,所以沒敢奏報給陛下。況且丞相在外面,權勢比陛下大。”二世認為趙高說得有理,便想查辦丞相,但又怕事實不確,於是就先派人去稽核三川郡守與盜賊相勾結的情況。
李斯聽說了這件事,即上奏書揭發趙高的短處說:“趙高專擅賞罰大權,他的權力跟陛下沒有什麼區別了。從前田常當齊國國君簡公的相國,竊取了齊簡公的恩德威勢,下得百姓擁戴,上獲群臣支援,終於殺掉了簡公,奪取了齊國,這是天下週知的吏事啊。如今趙高有邪惡放縱的心意,陰險反叛的行為,他私家的富足,與田氏在齊國一樣,而又貪得無厭,追求利祿不止,地位權勢僅次於君主,慾望無窮,竊取陛下的威信,他的野心就猶如韓當韓國國君韓安的相時那樣了。陛下不設法對付,我怕他是必定會作亂的。”二世說:“這是什麼話!趙高本來就是個宦官,但他卻從不因處境安逸而放肆地胡作非為,不因處境危急而改變忠心,他行為廉潔向善,靠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地位。他因忠誠而得到進用,因守信義而保持職位,朕確實認為他賢能。但您卻懷疑他,這是為什麼呢?而且朕不依靠趙高,又當任用誰呀!何況趙高的為人,精明廉潔、強幹有力,對下能瞭解人情民心,對上則能適合朕的心意,就請您不要猜疑了罷!”二世非常喜愛趙高,唯恐李斯把他殺掉,便暗中將李斯的話告訴了趙高。趙高說:“丞相所擔心的只是我一個人,我死了,丞相就要乾田常所幹的那些事了。”
此時,盜賊日益增多,而秦朝廷不停地徵發關中士兵去東方攻打盜賊,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便為此提出規勸說:“關東群盜同時起事,秦朝發兵進剿,所誅殺的非常多,但仍然不能止息。盜賊之所以多,都是由於兵役、水陸運輸和建築等事勞苦不堪,賦稅太重的緣故啊。懇請暫時讓修建阿房宮的役夫們停工,減少四方戌守邊防的兵役、運輸等徭役。”二世說:“大凡所以能尊貴至擁有天下的原因,就在於能夠為所欲為、極盡享樂,君主重在修明法制,臣下便不敢為非作歹,憑此即可駕馭天下了。虞、夏的君主,雖然高貴為天子,卻親自處於窮苦的實境,以為百姓獻身,這還有什麼可效法的呢?!況且先帝由諸侯起家,兼併了天下。天下已經平定,就對外排除四方蠻族以安定邊境,對內興修宮室以表達得意的心情,而你們是看到了先帝業績的開創的。如今朕即位,兩年的時間裡,盜賊便蜂擁而起,你們不能加以禁止,又想要廢棄先帝創立的事業,這即是上不能報答先帝,下不能為朕盡忠效力,如此你們憑什麼佔據著自己的官位呢?!”於是就將馮去疾、李斯、馮劫交給司法官吏,審訊責罰他們的其他罪過。馮去疾、馮劫自殺了,只有李斯被下至獄中。二世即交給趙高處理,查究李斯與兒子李由進行謀反的情況,將他們的家族、賓客全都逮捕了。趙高懲治李斯,笞打他一千餘板,李斯不堪忍受苦痛,含冤認罪。
李斯之所以不自殺,是因為他自恃能言善辯,有功勞,實無反叛之心,而想要上書作自我辯解,希望二世能幡然醒悟,將他赦免。於是就從獄中上奏書說:“我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經三十多年了。曾趕上當初秦國疆土狹小,方圓不過千里,士兵僅數十萬的時代。我竭盡自己微薄的才能,暗地裡派遣謀臣,供給他們金玉珍寶,讓他們去遊說諸侯,同時暗中整頓武裝,整治政令、教化崐,擢升敢戰善斗的將士,尊崇有功之臣。故而終於能以此脅迫韓國,削弱魏國,擊破燕國、趙國,剷平齊國、楚國,最終兼併六國,俘獲了它們的國君,擁立秦王為天子。接著又在北方驅逐胡人、貉人,在南方戡定百越部族,以顯揚秦王朝的強大。並改革文字,統一度量衡和制度,頒佈於天下,以樹立秦王朝的威名。這些都是我的罪狀啊,早就應當被處死了!只是由於皇上希望我竭盡所能,才得以活到今日。故望陛下明察!”奏書呈上後,趙高卻命獄吏丟棄而不予上報,並且說道:“囚犯怎麼能上書!”
趙高派他的門客十多人假充御史、謁者、侍中,輪番審訊李斯,李斯則翻供以實情對答,於是趙高就讓人再行拷打他。後來二世派人去驗證李斯的供詞,李斯以為還與以前一樣,便終究不敢更改口供,在供詞上承認了自己的罪狀。判決書呈上去後,二世高興地說:“如果沒有趙君,我幾乎就被丞相出賣了!”待二世派出去調查三川郡守李由的人抵達三川時,楚軍已經殺死了李由。使者回來,正逢李斯被交給司法官吏審問治罪,趙高即捏造了李由謀反的罪證,與李斯的罪狀合在一起,於是叛處李斯五刑,在咸陽街市上腰斬。李斯走出監獄時,與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李斯便回頭對次子說:“我真想和你重牽黃狗,共同出上蔡東門去追逐狡兔,但哪裡還能辦得到哇!”於是父子二人相對痛哭。李斯三族的人也都被誅殺了。二世便任命趙高為丞相,事無鉅細,全由趙高決定。
武信君項梁已在東阿擊敗了章邯的軍隊,就領兵西進,等到達定陶時,再度打垮秦軍。項羽、劉邦又在雍丘與秦軍交戰,大敗秦軍,斬殺了三川郡守李由。項梁於是更加輕視秦軍,顯露出驕傲的神色。宋義便規勸道:“打了勝仗後,如若將領驕傲、士兵怠惰,必定會失敗。現在士兵已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卻在一天天地增多,我替您擔心啊!”但項梁不聽從勸告,竟又派宋義出使齊國。宋義在途中遇到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問他道:“您將要去會見武信君嗎?”顯回答說:“是啊。”宋義道:“我論定武信君必會失敗。您慢點去當可免遭一死,快步趕去就將遭受禍殃。”這時二世調動全部軍隊增援章邯攻打楚軍,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
時值連陰雨,自七月到九月雨落不止。項羽、劉邦攻打外黃,未能攻下,便撤軍,轉攻陳留,聞聽項梁已死,楚兵驚恐,項羽、劉邦就和將軍呂臣一起率軍東撤,並把懷王羋心從盱眙遷出,建都彭城。呂臣駐軍彭城東面,項羽駐紮在彭城西面,劉邦則屯駐碭地。
魏豹率軍攻克了故魏國的二十多個城市,楚懷王即封立魏豹為魏王。
[閏九月,楚懷王合併呂臣、項羽二人的軍隊,由自己統率,任命劉邦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統領碭郡兵馬;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稱魯公;任命呂臣為司徒,他的父親呂青為令尹。
章邯已經擊垮了項梁的部隊,便認為楚地的兵事不值得憂慮,就渡過黃河,向北攻打趙,大敗趙軍,而後率軍抵達邯鄲,將城中百姓全部遷徙到河內,剷平了邯鄲的城郭。張耳與趙王歇逃入鉅鹿城,秦將王離領兵將鉅鹿團團圍住。陳餘向北收集常山的兵士,獲得幾萬人,駐紮在鉅鹿北面,章邯駐軍鉅鹿南面的棘原。趙於是幾次向楚請求救援。
這時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正在楚,就進見楚懷王說:“宋義推論武信君的軍隊必敗,過了不幾天,項軍果然失敗。軍隊尚未開戰就預見到了敗亡的徵兆,這可以說是頗懂得兵法了!”楚懷王即召宋義前來商議事情,十分喜歡他,因此便任命他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領兵去援救趙國。各路部隊的將領也都歸宋義統領,號稱他為“卿子冠軍”。
當初,楚懷王與各路將領約定:“誰先攻入關中,誰就在關中稱王。”這時候,秦軍還很強大,經常乘勝追擊逃敵,故楚將中沒有一個人認為先入關是有利的,唯獨項羽怨恨秦軍殺了項梁,激憤不已,願同劉邦一起西進入關。楚懷王手下的老將們都說:“項羽這個人,迅捷勇猛、狡詐兇殘,曾經在攻破襄城時,將城中軍民一個不留地統統活埋了。凡是他經過之處,無不遭到殘殺毀滅。況且楚軍幾次進攻,在前的陳勝、項梁都失敗了,因此不如改派敦厚老成的長者,以仁義為號召,率軍向西進發,對秦國的父老兄弟們講明道理。而秦國父老兄弟為他們君主的暴政所苦累已經很久了,如若現在真能有位寬厚的長者前往,不施侵奪暴虐,關中應當是可以攻下的了。項羽不可派遣,只有劉邦向來寬宏大量,有長者氣度,可以派遣。”楚懷王於是沒有答應項羽的請求,而派劉邦西進奪取土地,收容陳勝、項梁的散兵遊勇,以攻擊秦軍。
劉邦率軍取道碭,到達陽城、槓裡,攻打秦軍營壘,擊敗了秦軍的兩支部隊。
三年(甲午,公元前207年)
冬季,十月,齊將田都背叛相國田榮的指令,領兵協助楚援救趙。
劉邦在成武打敗了東郡郡尉。
宋義帶領軍隊到達安陽,停留了四十六天不進兵。項羽說:“秦軍圍困趙軍形勢緊急,應火速領兵渡黃河,如此由楚軍在外攻擊,趙軍在內接應,打敗秦軍就是一定的了!”宋義道:“不對。要拍打叮咬牛身的大虻蟲,而不可以消滅牛毛中的小蟣蝨。現在秦軍攻趙,打勝了,軍隊就會疲憊,我們即可乘秦軍疲憊之機發起進攻;打不勝,我們就率軍擂鼓西進,這樣便必定能夠攻克秦了。所以不如先讓秦、趙兩軍相鬥。身披鎧甲、手持銳利的武器衝鋒陷陣,我不如您;但運籌帷幄、制定策略,您卻不如我。”因此在軍中下達命令說崐:“凡是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倔強不服從指揮的人,一律處斬!”
宋義隨後派他的兒子宋襄去齊為相,並親自把他送到無鹽縣,大擺宴席招待賓客。當時天氣寒冷,大雨不停,士兵飢寒交迫。項羽便道:“本當合力攻秦,卻長久地滯留不前。而今年成荒歉,百姓貧困,士兵吃的是蔬菜拌雜豆子,軍中沒有存糧,竟還要設酒宴盛會賓客,不領兵渡黃河,取用趙地的糧食作軍糧,與趙軍合力擊秦,卻說什麼‘乘秦軍疲憊之機發動進攻’。以秦的強盛攻打新建立的趙,勢必戰勝。趙被攻佔,秦軍便將更加強大,哪裡還會有疲憊的機會可乘!況且我軍新近剛剛吃了敗仗,楚王坐立不安,集中起全國的兵力交付給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現在不體恤士兵,而去屈從於一己私利,不是以國家為重的忠臣啊!”
十一月,項羽早晨去進見上將軍宋義時,就在營帳中斬了宋義的頭。出帳後即向軍中釋出號令說:“宋義與齊合謀反楚,楚王密令我殺了他!”這時,眾將領都因畏懼而屈服,無人敢於抗拒,一致說:“首先擁立楚王的是將軍您家中的人,如今又是您誅除了亂臣賊子。”於是就共同推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羽即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宋襄,追至齊將他殺了。並遣桓楚向懷王報告情況,懷王便讓項羽擔任了上將軍。
十二月,劉邦率軍到達慄縣時,遇上剛武侯,奪過他手中的部隊四千多人,與自己的隊伍合併起來,同魏將皇欣、武滿的軍隊聯合攻打秦軍,擊敗了對手。
故齊國國君田建的孫子田安攻下濟水以北的地區,跟隨項羽援救趙。
章邯修築甬道連線黃河,為王離供應軍糧。王離軍中糧食充足,即加緊攻打鉅鹿。鉅鹿城內糧盡兵少,張耳便幾次派人去叫陳餘前來營救。陳餘估計自己兵力不足,打不過秦軍,故不敢到鉅鹿來。如此過了幾個月,張耳勃然大怒,埋怨陳餘,派遣張、陳澤前去責備陳餘說:“當初我和你結為生死之交,而今趙王和我很快就要死了,你擁兵數萬,卻不肯出手救援,赴難同死的精神在哪裡啊!如果真守信用,何不攻擊秦軍而與我們一同戰死,似此還有十分之一二能打敗秦軍保全性命的希望。”陳餘道:“我揣測自己前去終究不能救趙,只會白白地使全軍覆沒。何況我之所以不和張耳同歸於盡,是想為趙王、張耳向秦軍報仇啊。現在一定要共同赴死,就如同把肉送給餓虎,有什麼好處呢!”但張、陳澤要挾陳餘一同去死,陳餘於是便派張、陳澤率五千人先去試試秦軍的力量,結果是到了那裡就全軍覆沒了。當時,齊軍、燕軍都來救趙,張敖也到北面收集代地計程車兵,得到一萬多人,但是來後卻都在陳餘軍隊的旁邊安營所紮寨,不敢進攻秦軍。
項羽已經殺了“卿子冠軍”宋義,威震楚國,就派當陽君黥布和蒲將軍領兵兩萬渡黃河援救鉅鹿。戰事稍稍有利,即截斷章邯所修的甬道,使王離的軍隊糧食短缺。陳餘於是又請求增援兵力。項羽便率全軍渡過黃河,都鑿沉船隻,砸毀鍋、甑,燒掉營舍,攜帶三天的口糧,以此表示軍隊將決一死戰,毫無退還之意。因此楚軍一到鉅鹿就包圍了王離,與秦軍接戰,經九次交鋒,大敗秦軍。章邯領兵退卻。各國的援兵這時才敢出擊秦軍。即殺了蘇角,俘獲了王離。涉不肯報降,自焚而死。此時,楚軍的雄威壓倒了諸侯軍;援救鉅鹿的諸侯國的軍隊有營壘十多座,卻都不敢發兵出擊。待到楚軍攻打秦軍的時候,諸侯軍的將領都在營壘上觀戰。見楚軍士兵無不以一當十,喊殺聲驚天動地,諸侯軍人人都驚恐不已。這樣打敗了秦軍後,項羽便召見諸侯軍將領。這些將領們進入轅門時,沒有一個不是跪著前行的,誰也不敢仰視。項羽從此始成為諸侯軍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歸他統帥了。
此時趙王趙歇、張耳才得以出鉅鹿城拜謝各國將領。張耳與陳餘相見,責備陳餘不肯營救趙王。待問及張、陳澤的下落時,張耳懷疑是陳餘將他兩人殺了,即幾次追問陳餘。陳餘發怒道:“想不到你對我的責怨如此之深啊!難道你以為我就捨不得放棄這將軍的官印嗎?”於是解下印信綬帶,推給張耳。張耳也是愕然不肯接受。陳餘起身去上廁所,賓客中有人勸說張耳道:“我聽說:‘上天的賜與如不接受,反會招致禍殃。’現在陳將軍給您印信,您不接受,如此違反天意,很不吉祥。還是趕快取過來吧!”張耳便佩帶上陳餘的官印,接收了他的軍隊。而等陳餘回來時,也頗怨恨張耳的不辭讓,就急步走出,只偕同他手下的親信幾百人到黃河岸邊的水澤中捕魚獵獸去了。趙王趙歇返回信都。
春季,二月,劉邦向北攻打昌邑,遇到彭越,彭越即帶領他的部隊跟隨了劉邦。彭越是昌邑人,經常在鉅野湖沼中捕魚,與人結夥為強盜。陳勝、項梁起事抗秦時,水澤中的青年一百多人聚合起來,前去追隨彭越,說道:“請您出任首領。”彭越推辭說:“我不願意啊。”青年們竭力請求,彭越才答應了,並與他們約定次日清晨太陽出來時集合,遲到的即斬首。第二天日出後,有十多個人晚到,最遲的直至中午才來。彭越於是抱歉地說:“我已經老了,你們執意要推舉我為頭領。如今到了約定時間而許多人遲到,不能夠都殺掉,那麼就將最後到達的一個人斬首吧。”即命校長殺那個人。大家都笑道:“哪至於這樣啊!以後再不敢如此就是了。”彭越這時拉出那人殺了,設立土壇以人頭祭祀,號令所屬部下。部屬們都驚恐萬狀,無人敢抬頭望他。彭越隨後便領兵攻奪土地,收集諸侯軍中的散兵遊勇,得到一千餘人,即協助劉邦攻打昌邑。
昌邑城沒有攻下,劉邦率軍西進經過高陽。高陽人酈食其,家境貧寒,落魄飄零,做了個看管里門的小吏。劉邦部下中一名騎兵正好是酈食其的同鄉,酈食其見到他時,對他說:“諸侯軍將領路過高陽的有幾十人,我打聽得這些將領都器量狹小,好拘泥於繁文縟禮,自以為是,聽不進氣度豁達、抱負恢宏的言論。我還聽說劉邦為人傲慢而看不起人,富於遠見卓識,這真是我所願意結交的人啊,可惜沒有人為我引薦。你如果見到劉邦,就告訴他說:‘我的鄉里中有個酈生,六十多歲了,身高八尺,人們都稱他為狂生。但他自己卻說:我不是狂生。’”這名騎兵道:“沛公不喜歡儒生,每當賓客中有戴著儒生帽子來的,沛公總是脫下他的帽子,在裡面撒尿。與人談話的時候,也常常破口大罵。所以你不可以儒生的身分前去遊說他。”酈食其說:“你只管把這些話告訴他吧。”騎兵便將酈食其所囑託的話從容地轉達給了劉邦。
劉邦到了高陽的旅舍,派人召酈食其來見。酈食其一到,即進見。這時劉邦正叉開兩腿坐在床上,讓兩個女子給他洗腳,如此便接見酈食其。酈其食進來,只是拱手高舉行相見禮而不跪拜,說道:“您是想要協助秦朝攻打諸侯國呢,還是想要率領各路諸侯擊敗秦朝呢?”劉邦罵道:“沒見識的儒生!天下的人共同受秦朝暴政苦累已經很久了,所以各國相繼起兵攻秦,怎麼說是幫助秦朝攻打諸侯呀!”酈食其說:“您若確是要聚叢集眾、會合正義的軍隊去討伐暴虐無道的秦王朝,就不該如此傲慢無禮地接見年長的人!”劉邦於是停止洗腳,起身整理好衣服,請酈食其在尊客席上就坐,向他道歉。酈食其便談起了六國合縱連橫的史事。劉邦很高興,賞飯給酈食其吃,並問道:“計策將如何制定啊?”酈食其說:“您從一群烏合之眾中起事,收攏了一些散兵遊勇,部眾還不足一萬人,就想靠此徑直去攻打強大的秦朝,這即叫作用手去掏虎口哇!陳留是天下的要衝,四通八達的樞紐地區,現在該城中又貯存有許多糧食,而我恰與陳留縣令交情不錯,請您讓我出使陳留,勸他向您投降;假如他不聽從勸告,您就領兵攻城,我作內應。”劉邦於是派酈食其出發,自己率軍跟隨,隨即降服了陳留,便號封酈食其為廣野君。酈食其對他的弟弟酈商說了這些事。當時酈商就召集青年,得四千人,前來歸屬劉邦,劉邦任用酈商為將軍,命他率領陳留的部隊相隨。酈食其則常常作為說客,出使各諸侯國。
三月,劉邦攻開啟封,沒能攻下;便西進,在白馬與秦將楊熊會戰,又在曲遇東面打了一仗,大敗秦軍。楊熊逃到滎陽,二世派使者去將他斬首示眾。
夏季,四月,劉邦向南進攻潁川,屠戮了一番。因得到張良的輔助,攻取了故韓國的領地。這時趙軍所屬部將司馬正要渡黃河進入函谷關,劉邦於是崐就向北進攻平陰,切斷黃河渡口南部地區,在洛陽東面與秦軍交鋒。但因作戰不利,向南撤出轅關,張良領兵跟隨劉邦;劉邦即命韓王韓成留守陽翟,自己與張良一起南下。
六月,劉邦率軍在縣東面與南陽郡守呂交戰,擊敗了秦軍,奪取了南陽郡。南陽郡守敗逃,回保城池,固守郡的治所宛城。劉邦領兵繞過宛城西進。張良勸他道:“您雖然想要儘快入關,但是目前秦軍尚兵多勢眾,且又可據險頑抗,倘若現在不攻下宛城,一旦宛城守敵從背後夾擊,前面又有強大的秦軍阻擋,將是很危險的!”劉邦於是連夜率軍抄小道返回,放倒旗幟,在天沒亮時,將宛城重重圍住。南陽郡守見狀想自殺,他的舍人陳恢說:“想要尋死還早了點兒吧。”就翻越城牆去見劉邦說:“我聽說您曾受楚懷王之約,先攻入咸陽的即在關中稱王。如今您滯留在這裡攻打宛城,而宛城很大,連城數十座,城內軍民自認為投降也是必死無疑,故都登城堅守。現在您整日停留在這裡攻城,士兵死傷的必定很多,如若您率軍撤離宛城,宛城的守軍又肯定要尾隨追擊。這樣一來,您在前則耽誤了先入咸陽者稱王的約定,在後則有遭到強大的宛城守軍夾擊的憂患。我為您著想,還不如訂約招降,加封南陽郡守,仍讓他留守郡中,而率領他的軍隊一道西進。這樣,那些沒有投降的城邑,聞訊就會爭先恐後地開啟城門等候您的到來,屆時您就可以通行無阻了。”劉邦說:“好!”秋季,七月,南陽郡守呂舉城投降,劉邦封他為殷侯;並封給陳恢享用一千戶的賦稅收入。
於是劉邦率軍西進,所過城邑沒有不降服的。待到達丹水時,高武侯戚鰓、襄侯王陵也歸降了。劉邦又回攻胡陽,遇見番君屬下的將領梅,便與他一同攻打析和酈,二地都投降了。劉邦命令軍隊所過之處不得擄掠,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悅。
王離的軍隊已經覆沒,章邯的軍隊駐紮在棘原,項羽的軍隊則屯駐漳水的南面,兩軍對壘相持,尚未交戰。秦軍幾次後撤,二世為此派人去責問章邯。章邯頗為恐懼,遣長史司馬欣前去請示事務。司馬欣抵達咸陽後,在皇宮的外門司馬門逗留了三天,趙高也不予接見,表示出不信任的意思。長史司馬欣驚恐,奔回他的軍中,不敢再走原路。趙高果然派人來追趕他,但是沒追上。司馬欣回到章邯軍中,報告說:“趙高在朝中專權,下面的人沒有能有所作 為的。現在作戰如果能夠獲勝,趙高必定會嫉妒我們的功勞;不能取勝,便免不了一死。希望您對此仔細斟酌!”
陳餘也寫信給章邯說:“白起是秦國的大將,他率軍南征楚國的都城鄢郢,北戰活埋馬服君趙括大軍的降兵,攻城奪地,不可勝數,卻終於被賜死。蒙恬是秦國的大將,他北逐匈奴,開拓榆中之地幾千裡,最後在陽周被斬殺。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功績太多,秦國不能全部給以封賞,就趁機按法誅殺了他們。如今您任秦將已經三年了,所傷亡損失的兵力也以十萬計,而諸侯國仍蜂擁而起,越來越多。那趙高一向阿諛奉承,時日已久,現在情勢緊急,他也害怕被二世殺掉,所以就想用秦法殺您,藉此搪塞罪責;派人替代您,藉此逃脫他的災禍。您領兵駐在外的時間頗久,朝廷內多有仇怨,有功也要被殺,無功也要被殺。況且上天要滅亡秦朝,這是無論愚蠢還是聰慧的人都知道的事情。而今您在內不能直言規勸,在外又將成亡國的將軍,煢煢孑立,卻想要長久地生存,難道不是很可悲嗎!您何不就倒戈與各諸侯軍聯合,約定共同攻秦,瓜分秦朝的土地而稱王,面向南稱孤道寡呀!這與身伏斧砧遭斬殺,妻子兒女被殺戮相比,哪一個結局更好啊?”
章邯狐疑不決,暗地裡派遣名叫始成的偵察官出使項羽軍中,想要簽訂和約。和約未達成,項羽派蒲將軍領兵晝夜兼行地渡過漳水三戶渡口,駐紮在漳水南面,與秦軍交鋒,再次打敗了他們。項羽隨後又統領全軍在汙水邊進攻秦軍,大敗敵兵。章邯於是派人求見項羽,想訂立和約。項羽即召集軍官們商議說:“現在軍中糧食短缺,我想就答應他們議和的要求。”軍官們都說:“可以。”項羽便與章邯約定在洹水南面的殷墟上會晤。訂立盟約後,章邯進見項羽,流著淚向他訴說趙高的所作所為。項羽就立章邯為雍王,將他安頓在楚軍中,並命長史司馬欣任上將軍,率領秦軍為先頭部隊。
瑕丘人申陽去到河南,領兵追隨項羽。
當初,中丞相趙高想獨操秦朝大權,但又擔心群臣不服,於是便先進行試驗,牽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啊。”二世笑道:“你錯了吧?怎麼把鹿叫作馬?”即詢問侍立左右的大臣們,群臣有的沉默不語,有的說是馬以迎合趙高,有的則說是鹿。於是,趙高暗中借秦法陷害了那些明說是鹿的人。此後群臣都畏懼趙高,沒有人敢談他的過錯。
趙高以前曾多次說“關東的盜賊成不了大事”,待到項羽俘獲王離等人,而章邯等人的軍隊也多次被打敗,趙高才上書請求增兵援助。這時自函谷關以東,大體上全都背叛秦朝官吏,響應諸侯;諸侯也都各自統率部眾向西進攻。八月,劉邦率幾萬人攻打武關,屠滅了全城。趙高恐怕二世為此發怒,招致殺身之禍,就託病不出,不再朝見二世。
二世夢見一隻白虎咬他的左驂馬,並把馬咬死,但因此心中悶悶不樂,頗覺奇怪,便詢問占夢的人。占夢人卜測說:“是涇水神在作祟。”二世於是就在望夷宮實行齋戒,想祭祀涇水神,將四匹白馬沉入河中。併為盜賊的事派人去責問趙高。趙高愈加害怕,即暗中與他的女婿咸陽縣令閻樂、他的弟弟趙成商議說:“皇上不聽規勸,而今情勢緊急,便想加禍於我。我打算更換天子,改立二世哥哥的兒子子嬰為皇帝。子嬰為人仁愛儉樸,百姓們都尊重他說的話。”隨即命郎中令作為內應,詐稱有大盜,令閻樂調兵遣將去追捕,同時劫持閻樂的母親安置到趙高府中。又派閻樂率領官兵一千多人來到望夷宮殿門前,將衛令僕射捆綁起來,說:“大盜進裡面去了,為什麼不進行阻攔?”衛令道:“宮牆周圍設定衛後,防守非常嚴密,怎麼會有盜賊敢溜入宮中啊!”閻樂就斬殺了衛令,帶兵徑直闖進宮去,邊走邊射殺郎官和宦官。郎官、宦官驚恐萬狀,有的逃跑,有的抵抗,而反抗者即被殺死,這樣死了幾十人。郎中令和閻樂於是一同入內,箭射二世的蓬帳、帷帳。二世怒不可遏,召喚侍候左右的衛士,但近侍衛士都慌亂不堪,不上前格鬥。二世身旁只有一名宦官服侍著,不敢離去。二世入內對這個宦官說:“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呀,競至於到了這個地步!”宦官道:“我不敢說,所以才能保全性命;倘若我早說了,已經被殺掉了,哪裡還能活到今日!”閻樂這時走到二世面前,數落他說:“您驕橫放縱,濫殺無辜,天下人都背叛了您,您還是自己打算一下吧!”二世說:“我可以見到丞相嗎?”閻樂道:“不行!”二世說:“我希望得到一個郡來稱王。”閻樂不准許。二世又道:“我願意作萬戶侯。”閻樂仍不答應。二世於是說:“那麼我甘願與妻子兒女去作平民百姓,像各位公子的結局那樣。”閻樂道:“我奉丞相的命令,為天下百姓誅殺您,您再多說,我也不敢稟告!”隨即指揮他的兵士上前。二世就自殺了。閻樂回報趙高,趙高便召集全體大臣、公子,告訴他們誅殺二世的經過情形,並說道:“秦從前本是個王國,始皇帝統治了天下,因此稱帝。現在六國重又各自獨立,秦朝的地盤越來越小,仍然以一個空名稱帝,不可如此。應還像過去那樣稱王才合適。”便立子嬰為秦王,並用平民百姓的禮儀把二世葬在了杜縣南面的宜春苑中。
九月,趙高讓子嬰齋戒,到宗廟參拜祖先,接受國君的印璽。齋戒五天後,子嬰與他的兩個兒子商量說:“丞相趙高在望夷宮殺了二世皇帝,害怕群臣將他殺掉,才假裝依據禮義擁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曾經與楚軍約定,消滅秦朝的宗室之後,在關中分別稱王。如今他讓我齋戒,赴宗廟參拜,這是想乘朝見宗廟之機殺了我啊。我若託病不去,丞相必定會親自前來請我,他來了就殺掉他。”趙高派了幾批人去請子嬰,子嬰就是不動身。趙高果然親自前往,說道:“參拜宗廟是重大的事情,大王您為何不去啊?”子嬰即在齋宮刺殺了趙高,並誅殺趙高家三族的人以示眾。
子嬰調兵遣將到關增援,劉邦就想去攻打關的秦軍。張良說:“秦軍還挺強大的,不可輕視。希望您先派人上山去多多張掛旗幟,作為疑兵,再命崐酈食其、陸賈前往遊說秦朝的將領,對他們加以利誘。”秦將果然想與劉邦的軍隊聯合。劉邦打算準許他們聯合的請求。張良道:“這還只是那些將領想要反叛秦朝,恐怕他們計程車兵還不會服從。不如就乘著秦軍麻痺大意時攻擊他們。”劉邦於是便領兵繞過關,越過蕢山,襲擊秦軍,在藍田的南面大敗秦軍。隨後抵達藍田,又在藍田北面與秦軍交戰,秦軍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