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四卷·攻戰

攻戰原文

  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

  三国,魏曹操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难制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曰:「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数日,必须尽还,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未涨而归,全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外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蒙功,即拜庐江太守。

攻戰譯文

大凡戰爭中所說的進攻,是指在瞭解了敵情之後所採取的作戰行動。即是說當了解到敵人確有被打敗的可能時,就要出兵進攻它,這樣作戰便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敵人有被我戰勝的時候,就要實施進攻作戰。”三國時期,魏公曹操派遣朱光為廬江太守,朱光率兵駐屯在皖縣,大力開田種稻,同時又使令間諜到吳地鄱陽聯絡起義首領,讓他們充當內應。東吳大將呂蒙說:“皖縣田地肥美,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魏軍必定擴充兵員,像這樣搞上幾年,曹操強大的態勢一形成便難以制服了。因此,應當儘早拔掉朱光這顆釘子。”進而他又詳細地陳述了該地的情況。於是,孫權親自出徵皖縣、一晝夜就到達這裡。孫權接見眾將,徵詢攻城之策,大家都建議採取構築攻城土山高壘之法,只有呂蒙提出不同看法,說:“構築土山高壘必須經過好多天才能完成,等到那時,敵人的城防已經整修加固,外部的救兵必將趕到,該城就無法攻破了。況且我軍是乘著雨季從水道而來,倘若在此停留而耽擱時日,上漲的江水必將退盡,返回時道路就會非常艱難,我覺得這是很危險的。據我觀察,現今該城並不很堅固,憑藉我軍銳不可當計程車氣,從四面實施圍攻,不用多久就可破城,然後乘著水位高漲而還軍,這才是全勝無損之策啊。”吳主孫權聽後採納了他的意見。呂蒙就推薦甘寧擔任登城都督,率兵進攻在前,呂蒙率領精銳主力隨後跟進。天剛亮時吳軍發起進攻,呂蒙手持鼓槌擂鼓督戰,士兵們個個龍騰虎躍,奮勇登城,僅到吃早飯時候就攻克了該城。接著不久,魏將張遼率領援兵進至夾石時,聽說皖城已被攻破,不得不率兵退回。孫權為了獎賞呂蒙此戰所建功勳,當即任命他為廬江太守。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