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战,若敌众我寡,暴来围我,须相察众寡、虚实之形,不可轻易遁去,恐为尾击。当圆阵外向,受敌之围,虽有缺处,我自塞之,以坚士卒心。四面奋击,必获其利。法曰:「敌若众,则相众而受敌。」
《北史》:魏普泰元年,高欢讨并州刺史尔朱兆。孝武帝永熙元年春,拔邺。尔朱光自长安,兆自并州,度律自洛阳,仲远自东郡,同会于邺,众二十万,挟漳水而军。欢出顿紫陌,马不满三千,步不满三万。乃于韩陵为圆阵,连牛驴以塞归路,〔于是〕将士皆为必死,选精锐步骑从中出,四面击之,大破兆等。
大凡在作戰中,如果敵人兵多我軍兵少,敵人突然對我實施包圍時,我必須在查明敵人眾寡強弱情況後採取行動,不可輕易未經交戰就逃走,這主要怕被敵人尾隨追擊。(在力量對比可以迎戰敵人的情況下),我應佈列成圓形陣地而外向,以迎戰敵人的圍攻;敵人即使留有缺口處,我軍應當自己把它堵塞,以此堅定士卒拚死一戰的決心,四面奮擊圍攻之敵,這樣就一定能獲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說:“敵人如果兵力眾多,就要在查明敵情後,準備在可能被包圍的情況下迎戰敵人。”《北史》記載:北魏節閔帝普泰元年(公元531年),高歡率兵討伐幷州刺史爾朱兆。孝武帝永熙元年(公元532年)春,高歡便攻佔了鄴城。這時,爾朱光率軍自長安出發,爾朱兆率軍自晉陽出發,爾朱度律率軍自洛陽出發,爾朱仲遠率軍自東郡出發,企圖四路會師於鄴城地區圍攻高歡軍,共有兵力二十萬人,憑據洹水而紮營。高歡領兵自鄴南下進駐紫陌,其部隊有騎兵不足二千人、步兵不滿三萬人,雙方兵力相差懸殊。高歡將其部隊於韓陵山佈列成環形陣地,又把牛驢連綴一起堵塞了自己部隊的退路。於是,部隊將士都定下了拚死一戰的決心。高歡挑選精銳步騎兵從陣地中突然衝出,四面襲擊圍攻之敵,結果大敗爾朱兆等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