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攻战之法,从易者胜敌。敌若屯备数处,必有强弱众寡。我可远其强而攻其弱,避其众而击其寡,则无不胜。法曰:「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北史》:周武帝〔将〕伐齐之河阳,〔谋及臣下〕,宇文弼〔进策〕曰:「〔今之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如臣所见,〕彼汾之曲,城小山平,攻之易拔。」武帝不纳,师竟无功。〔建德五年,大举伐齐,卒用计。后终于平齐。〕
大凡進攻作戰的法則,一般是從敵人最容易被戰勝的地方開始進攻。敵人如果屯兵防守的地方多處,必有力量強弱、兵力多少的不同。對此,我軍應當遠離敵人的強點而進攻其弱點,避開敵人兵多之處而打擊其兵少之處。這樣,就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戰勝那容易戰勝的敵人。”據《北史》記載,(北周建德四年)周武帝宇文邕準備進攻北齊的河陽,當問計於臣下的時候,內史都上士宇文獻策說:“今天我們對齊作戰,必須正確選擇進攻目標。河陽地處軍事要衝,北齊的精銳部隊集中在那裡,我們即使是傾盡全力去圍攻它,恐怕也很難達到目的。若依我的看法,敵人的汾水彎曲之處,戍衛的城壘較小,而且山勢平緩,進攻那裡是容易奪取的。”但周武帝並沒有採用這個建議,因而師出竟無功而還。建德五年,周武帝親率大軍進攻北齊,完全採用了宇文的計策,最終於次年正月滅亡了北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