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áng wù yùn dòng | 注音 | ㄧㄤˊ ㄨˋ ㄧㄨㄣˋ ㄉㄨㄙˋ |
首字母 | ywyd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自強運動 | ||
反義詞 | 閉關鎖國 | ||
基本解釋 | 舊稱同光新政”。同治、光緒年間清政府所進行的與外國資本主義有密切聯絡的軍事、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方面的活動。管理洋務的中央機關為總理衙門。奕fe54!⒃國藩、李鴻章等以自強求富”為名,先後興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工礦、運輸業,又購置軍艦建立了南洋、北洋海軍,並派遣留學生學習外國科學技術。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一些客觀條件。經過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洋務運動宣告失敗。 |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前期口號為“自強”,後期口號為“求富”。
洋務運動主要指導思想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八個字。前四個字“師夷制夷” 表明洋務運動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關係,即學習西方的長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務運動進行30多年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