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í zú | 注音 | ㄧˊ ㄗㄨˊ |
首字母 | y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夷人 | ||
反義詞 | 漢人 | ||
基本解釋 | 1.誅滅宗族。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其株連範圍﹐歷代不一。秦漢有夷三族罪﹐封建社會後期有所謂夷九族﹐並及伯叔等旁系血親。見《唐律疏義》﹑《通典.刑制》﹑《明律》。 |
彝族原族名。其名源於漢史記載中的“西南夷”。根據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歷史鉅著記載,自稱為尼,古代漢語“尼”發音為夷,故漢文記載多稱“夷族”。1956年,在破除舊社會的民族歧視稱期間,彝族派代表進京會見毛主席,毛澤東瞭解情況和聽取意見後給出建議,由於“夷族”之稱帶有貶義(華夷相對),便將“夷”改為“彝”,意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絲”、有吃有穿,象徵興旺發達,故把“夷族”改為“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