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mán zú | 注音 | ㄇㄢˊ ㄗㄨˊ |
首字母 | m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野蠻族、蠻人、草原民族 | ||
反義詞 | 文明族、文化民族 | ||
基本解釋 | 古代希臘人和羅馬人對境外其他民族的蔑稱。主要指歐洲北部的日耳曼人、克爾特人、斯拉夫人等。古代末期、中世紀初期入侵羅馬帝國(或東羅馬帝國)的蠻族”主要是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
蠻族(Barbarian),該詞在西方歷史中源於羅馬帝國時期對周遭部落和民族的稱呼,由於羅馬帝國內部文化差異,在義大利以東希臘語佔支配地位,而在義大利本土及以西地區,拉丁語為主要語言,古希臘語和古羅馬語屬於同一語系,有很多通用語,蠻族的詞源就是指不會說通用語的民族,當時蠻族有北方的日耳曼人(包括哥特人,汪達爾人,倫巴德人,蘇維匯人,撒克遜人,阿拉曼人和法蘭克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匈人和高盧人,東方的波斯人和帕提亞人,東南部的阿拉伯人等。
在中國歷史中,蠻族一詞指涉非中原地區的、文化落後於中原部落的南方部落,最早在先秦時代,“蠻”字僅用於指涉位於南方的的非華夏部落,後來用來代指四周非漢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