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liù suì ráng , liù suì hàn | 注音 | ㄌㄧㄨˋ ㄙㄨㄟˋ ㄖㄤˊ,ㄌㄧㄨˋ ㄙㄨㄟˋ ㄏㄢˋ |
首字母 | lsr,lsh | 詞性 | 名詞,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春秋後期出現的一種農業豐歉迴圈學說。《史記.貨殖列傳》"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飢(據《越絕書》應為"康");火﹐旱……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歳一大飢。"《越絕書.計倪內經》"太陰三歲處金則穰﹐三歳處水則毀﹐三歲處木則康﹐三歲處火則旱……天下六歲一穰﹐六歲一康﹐凡十二歲一飢。"太陰即木星﹐每十二年繞天空執行一週﹐木星執行至酉稱歲在金﹐為"穰"﹐即大豐年﹔又六年執行至卯是歲在木﹐為"康"﹐即小豐年﹔執行至子是歲在水﹐為"毀"﹐即大荒年;隔六年至午是歲在火﹐又為旱年。這就形成所謂六年一穰﹐六年一旱或十二年一大飢的迴圈。這種主張反映了古人想掌握農業生產豐歉的規律﹐以便趨利避害﹐達到國富民足的目的。 |
六歲穰,六歲旱,是春秋後期出現的一種農業豐歉迴圈學說。出自《史記.貨殖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