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比瑞亞

賴比瑞亞國旗

賴比瑞亞

賴比瑞亞國旗 賴比瑞亞共和國,非洲國家

Republic of Liberia (LBR)

首都:蒙羅維亞 ┆ 語言:英語 ┆ 面積:111,369平方公里

貨幣:賴比瑞亞元 ┆ 國際電話區號:231

賴比瑞亞簡介

賴比瑞亞位於非洲西部,北接幾內亞,西北界獅子山,東鄰象牙海岸,西南瀕大西洋,面積11.1萬多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37公里。全境北高南低,從沿海向內陸大致可分三級階梯:沿海為狹窄平原,中部為平緩丘陵,內地為高原。賴比瑞亞首都是蒙羅維亞,位於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梅蘇拉多角和布什羅德島上,據守聖保羅河入海口,是西非重要的出海門戶,素有“非洲雨都”之稱。

賴比瑞亞概況

賴比瑞亞,全稱為賴比瑞亞共和國,位於非洲西部,北接幾內亞,西北界獅子山,東鄰象牙海岸,西南瀕大西洋,面積11.1萬多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37公里。全境北高南低。從沿海向內陸大致可分三級階梯:沿海為30-60公里寬的狹窄平原,中部為平均海拔300至500米的平緩丘陵,內地為平均海拔700米的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的武蒂維山,海拔1381米。最大河流卡瓦拉河,全長516公里。較大河流還有塞斯托斯河、聖約翰河、聖保羅河、馬諾河等。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5攝氏度,5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的4月為旱季。

賴比瑞亞共和國由美國黑人移民於1847年7月建立,之後百餘年均為美國黑人移民後裔統治。1980年,土著克蘭族人多伊軍士長髮動政變,建立軍政府。1985年,賴比瑞亞舉行歷史上第一次有多黨參加的總統和議會選舉,多伊當選總統。1989年,流亡國外的前政府官員查爾斯-泰勒率武裝部隊返回賴比瑞亞,利內戰爆發。2003年內戰結束,利過渡政府成立。2005年10月,賴比瑞亞舉行內戰後首次總統和議會選舉,成立了新政府。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9:10。由紅、白相間的11道平行橫條組成,左上角為藍色正方形,內有一白色五角星。11道紅白條紋是紀念賴比瑞亞獨立宣言的11個簽字者。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美德,藍色象徵非洲大陸,正方形表達賴比瑞亞人民渴望自由、和平、民主和博愛的美好願望;五角星象徵當時非洲唯一的黑人共和國。

賴比瑞亞人口348萬(2005年)。有16個民族,較大的有克佩爾、巴薩、丹族、克魯、格雷博、馬諾、洛馬、戈拉、曼丁哥、貝爾以及19世紀自美國南部移居來的黑人後裔。官方語言為英語。較大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居民40%信奉拜物教,40%信仰基督教,20%信仰伊斯蘭教。

賴比瑞亞是聯合國公佈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多年的戰亂使得賴比瑞亞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2005年,利國內生產總值5.48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75美元。

賴比瑞亞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0%。天然橡膠、木材和鐵礦砂的生產是其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均供出口,是利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賴比瑞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鐵礦砂儲量估計為18億噸,是非洲第二大鐵礦砂出口國。另外,還有鑽石、黃金、鋁礬土、銅、鉛、錳、鋅、鈳、鉭、重晶石、藍晶石等礦藏。森林覆蓋面積479萬公頃,佔全國總面積的58%,是非洲的一大林區,盛產紅木、檀香木等名貴木材。林姆巴山區因其獨特的動植物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賴比瑞亞海運業在世界上佔有特殊地位,其地理位置優越,瀕臨大西洋,海上運輸極為便利,擁有蒙羅維亞等5個港口,年貨運量為20萬噸。賴比瑞亞還是全球第二大方便旗船籍國,目前世界上有1800多艘船隻懸掛利船旗。

補充糾錯
上一國: 立陶宛
下一國: 利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