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共和國,歐洲國家
Republic of Lithuania (LTU)
首都:維爾紐斯 ┆ 語言:立陶宛語 ┆ 面積:65,303平方公里
貨幣:立陶宛立特 ┆ 國際電話區號:370
立陶宛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北界拉脫維亞,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和波蘭。面積6.53萬平方公里,國境線總長1846公里,其中陸上邊界1747公里,海岸線長99公里。地勢平坦,東部和西部丘陵起伏,平均海拔200米左右,為灰化土壤,主要河流有涅曼河等,境內多湖泊,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氣候。
立陶宛,全稱為立陶宛共和國,面積為6.53萬平方公里。國境線總長為1846公里,其中陸上邊界1747公里,海岸線長99公里。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北界拉脫維亞,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和波蘭。地勢平坦,東部和西部丘陵起伏,平均海拔200米左右,為灰化土壤。主要河流有涅曼河(內穆納斯河),境內多湖泊。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氣候。1月平均氣溫-5℃,7月平均氣溫17℃。
全國劃分為10個縣:阿利圖斯、考納斯、克萊佩達、馬裡揚泊列、帕聶韋日斯、希奧利艾、陶拉格、特爾希艾、烏田納、維爾紐斯,下設108個市,44個區。
公元5—6世紀出現階級社會。12世紀起受到日耳曼封建主的侵略。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世紀形成立陶宛民族。1569年根據盧布林條約,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1795—1815年整個立陶宛(除克萊佩達邊區外)併入俄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立被德國佔領。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佈獨立,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918年12月至1919年1月立陶宛大部分領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聯合組成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並宣佈獨立。根據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議定書,立陶宛被劃歸蘇聯版圖,隨後蘇軍進入立陶宛,蘇德戰爭爆發後,立陶宛被德國佔領。1944年,蘇聯軍隊再度佔領立陶宛,併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蘇聯。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脫離蘇聯獨立。1991年9月6日,蘇聯最高權力機關──國務委員會正式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聯合國。2001年5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條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黃、綠、紅三色。立陶宛於1918年宣佈獨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採用黃、綠、紅三色旗作為國旗。1940年成為原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採用左上角有黃色五角星及鐮刀、鐵錘圖案,下部有白色窄條和綠色寬條的紅旗作為國旗。1990年宣佈獨立,採用上述三色旗為國旗。
立陶宛人口338.48萬(2006年底),人口密度51.8人/平方公里。立陶宛族佔83.5%,波蘭族佔6.7%,俄羅斯族佔6.3%。此外還有白俄羅斯、烏克蘭、猶太等民族。官方語言為立陶宛語,通用語言為俄語。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信徒約275萬人。此外還有東正教、新教路德宗等。
立陶宛工農業比較發達。獨立後透過企業私有化走向市場經濟,經濟形勢基本平穩。自然資源貧乏,但盛產琥珀,有少量的粘土、砂石、石灰、石膏、泥炭、鐵礦石、磷灰石及石油,所需石油和天然氣靠進口。西部沿海地區發現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儲量尚未探明。森林面積197.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0%以上。多野生動物,有60多種哺乳動物、300多種鳥類和50多種魚類。工業是立陶宛的支柱產業,主要由礦業及採石業、加工製造業以及能源工業三大部門組成。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紡織、化工等為主,機械製造、化工、石油化工、電子工業、金屬加工工業等發展迅速,生產的高精度機床、儀表、電子計算機等產品行銷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首都維爾紐斯是全國工業中心,全市工業產值佔立陶宛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以上。農業以水平較高的畜牧業為主,佔農產品產值的90%以上。農作穀物產量很低。
維爾紐斯: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位於立陶宛東南部的內里斯河和維爾尼亞河匯合處。面積287平方公里,人口57.8萬(2000年1月1日)。
“維爾紐斯”這個名稱是從立陶宛語“維爾卡斯”(狼)一詞演變而來的。相傳在12世紀時,立陶宛大公來到這裡狩獵,夜裡休息時夢見有幾隻狼奔上山崗,其中最強壯的一隻鬥敗諸狼後,大聲嗥叫,驚動四方。圓夢人說這個夢是吉兆,如果在此地築城,必將名揚天下。立陶宛大公於是就在狩獵地的山崗上修築了城堡。
維爾紐斯郊區以景色優美著稱。城市東北郊有優良的浴場,瓦拉庫姆皮亞是別墅集中地。特拉凱湖泊群分佈在城市西郊,這裡湖水清澈,林木茂盛,景色宜人,是遊覽勝地。特拉凱過去曾是特拉凱公國的首府,至今它還儲存著昔日的宮殿遺址,殿中的殘存壁畫還依稀可見。
維爾紐斯的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工業產品主要有車床、農機、電子計算器和電子儀器、紡織品、服裝、食品等。市內有國立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美術學院和師範學院,還有多座劇場、博物館和美術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