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

衣索比亞國旗

衣索比亞

衣索比亞國旗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非洲國家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ETH)

首都:亞的斯亞貝巴 ┆ 語言:阿姆哈啦語 ┆ 面積:1,103,600平方公里

貨幣:衣索比亞比爾 ┆ 國際電話區號:251

衣索比亞簡介

衣索比亞位於紅海西南的東非高原上,東與吉布提、索馬利亞接壤,西與蘇丹交界,南鄰肯亞,北接厄利垂亞,領土面積1103600平方公里。境內以山地高原為主,大部屬衣索比亞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體,佔全境的2/3,東非大裂谷縱貫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衣索比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是非洲海拔最高的城市。

衣索比亞概況

衣索比亞,全稱為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位於紅海西南的東非高原上,東與吉布提、索馬利亞接壤,西與蘇丹交界,南鄰肯亞,北接厄利垂亞。領土面積1103600平方公里。境內以山地高原為主,大部屬衣索比亞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體,佔全境的2/3,東非大裂谷縱貫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年平均溫度13℃。除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外,全國按民族分九個州。

衣索比亞是具有3000年文明史的古國。早在公元前975年,孟尼利克一世就在這裡建立了努比亞王國。公元之初,這裡興起的阿克蘇姆王國曾是非洲偉大的文化中心。公元13-16世紀,阿姆哈拉人建立了強盛的阿比西尼亞王國。西方殖民者15世紀侵入非洲後,衣索比亞曾幾度淪為英國和義大利的殖民地。16世紀,葡萄牙和奧斯曼帝國相繼入侵。19世紀初分裂成若干公國。1868年英國入侵。1890年義大利入侵,並宣佈埃受其“保護”。1896年3月1日,埃軍擊敗意軍,同年10月意承認埃獨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徹底趕走了殖民主義者。1930年11月,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登基。衣索比亞的國名1941年正式啟用。它在古希臘語中意為“被太陽曬黑的人民居住的土地”。1974年9月,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接管政權,廢黜帝制。1987年9月,宣佈成立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1988年衣索比亞爆發內戰。1991年5月,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推翻門格斯圖政權,同年7月成立過渡政府。1994年12月,制憲會議透過新憲法。1995年8月22日,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

衣索比亞全國人口7740萬(2005年官方數字)。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其中奧羅莫族人佔54%,阿姆哈拉族24%,提格雷族5%。其他還有阿法爾族、索馬利亞族、古拉格族、錫達莫族和沃萊塔族等。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通用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提格雷語。居民45%信奉伊斯蘭教,40%信仰埃塞正教,少數人信奉新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

衣索比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農牧業是國民經濟和出口創匯的支柱,工業基礎薄弱。礦產和水力資源豐富。衣索比亞水資源非常豐富,境內河流湖泊較多,號稱“東非水塔”。境內河流湖泊較多,青尼羅河發源於此,但利用率不足5%。埃還是地熱資源最豐富國家之一。由於水土流失,盲目砍伐,森林破壞嚴重。工業門類不齊全,結構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進口,製造加工業以食品、飲料、紡織、香菸和皮革為主。佈局不平衡,集中於首都等兩三個城市。農業系國民經濟和出口創匯的支柱,主要糧食作物有大麥、小麥、玉米、高粱和衣索比亞獨有的苔麩。苔麩顆粒微小,富含澱粉,是埃塞人民最喜愛的食物。經濟作物有咖啡、恰特草、鮮花、油料等。衣索比亞盛產咖啡,是世界咖啡10大生產國之一,產量居非洲第三位,出口額佔出口總收入的三分之二。2005至2006年度,衣索比亞出口咖啡18.3萬噸,價值4.27億美元。衣索比亞多草原,國土中適合放牧的草地佔一半多,2001年牲畜存欄總數1.3億頭,居非洲國家之首,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0%。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蹟及野生動物公園較多。衣索比亞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蹟及野生動物公園較多。2001年共接待14萬外國遊客,外匯收入7900萬美元。

趣聞-咖啡的“根”就在衣索比亞。公元900年左右,埃塞的咖法地區一位牧羊人在山間放牧時,發現羊群在爭吃一種紅色漿果,食後群羊歡蹦亂跳,反應異常,牧羊人以為他的羊吃了什麼有害的食物而徹夜提心吊膽。誰知第二天群羊安然無恙。這一意外發現促使牧羊人採集這種野果煮汁解渴。他感到這種果汁淳香無比,飲用後精神異常興奮。於是他開始栽種這種植物,由此發展起今天的大規模咖啡種植。咖啡的名就是由咖法演變而來。咖法地區一直被世人稱為“咖啡的故鄉”。

衣索比亞主要城市

亞的斯亞貝巴: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座落在中部高原的山谷中。海拔2350米,是非洲海拔最高的大城市。人口逾300多萬(2004年埃官方數字)。非洲聯盟 總部設在此城。百餘年前,這塊地方還是一片荒野,孟尼利克二世的的妻子泰圖在這裡的溫泉旁建立一座房子,為建城之始,以後又允許貴族在此取得土地。1887年孟尼利克二世正式遷都於此。按照阿姆哈拉語,亞的斯亞貝巴意思是“新花之城”,為泰圖王后所起。亞的斯亞貝巴座落在群山環抱的山麓階地上,按地形分成上下兩個部分。地雖接近赤道,但氣候涼爽,四季如春,城市周圍峰巒起伏、關山重疊。市區風光綺麗,街道隨山勢起伏,道旁奇花爛漫;到處可見尤加利樹,苗條修長,蒼蒼鬱鬱,下垂的三角形葉子,顏色略帶灰霜,遠看像覆蓋著白霜的竹子,是這個城市獨特的景色。

亞的斯亞貝巴是衣索比亞的經濟中心。全國半數以上的企業集中於城市的西南部,南郊為工業區。城內有咖啡貿易中心。它是公路、鐵路交通樞紐,有班機與國內城市和非洲、歐洲、亞洲國家聯絡。

補充糾錯
上一國: 亞塞拜然
下一國: 愛爾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