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彭

加彭國旗

加彭

加彭國旗 加彭共和國,非洲國家

Gabonese Republic (GAB)

首都:利伯維爾 ┆ 語言:法語 ┆ 面積:267,668平方公里

貨幣:中非金融合作法郎 ┆ 國際電話區號:241

加彭簡介

加彭面積約26.77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其中部,西瀕大西洋,東、南與剛果(布)為鄰,北與喀麥隆、赤道幾內亞接壤,海岸線長800公里。沿海為平原,南段多沙丘、瀉湖和沼澤,北段間有山崖臨海,內地為高原,奧果韋河自東向西橫貫全境。加彭屬典型的赤道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森林面積佔全國土地面積的85%,被譽為非洲的“綠金之國”。

加彭概況

加彭,全稱為加彭共和國,位於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其中部,西瀕大西洋。東、南與剛果(布)為鄰,北與喀麥隆、赤道幾內亞接壤。海岸線長800公里。沿海為平原,南段多沙丘、瀉湖和沼澤,北段間有山崖臨海。內地為高原,海拔500-800米。伊本吉山高1575米,是全國最高點。奧果韋河自東向西橫貫全境。屬典型的赤道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6℃。加彭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森林面積佔全國土地面積的85%,被譽為非洲的“綠金之國”。

全國劃分為9個省(河口省、濱海奧果韋省、尼揚加省、中奧果韋省、上奧果韋省、奧果韋-洛洛省、奧果韋-伊溫多省、恩古涅省、沃勒-恩特姆省),下轄44個州、8個縣、12個市。

公元12世紀,班圖人從非洲東部遷徙至加彭,在奧果韋河兩岸建立了一些部落王國。15世紀葡萄牙人最先來加彭海岸販賣奴隸。18世紀法國逐步侵入。1861年至1891年全境被法國佔領。1910年被劃為法屬赤道非洲4個領地之一。1911年法國將加彭等4個領地轉讓給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加彭復歸法國。1957年初成為“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7日宣告獨立,但仍留在“法蘭西共同體”內。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4∶3。自上而下由綠、黃、藍三個平行的橫長方形組成。綠色象徵豐富的森林資源,加彭號稱“木材之國”、“綠金之國”;黃色象徵陽光;藍色象徵海洋。

人口150多萬(2005年)。官方語言為法語。民族語言有芳語、米耶內語和巴太凱語。居民信奉天主教的佔50%,信奉基督教新教的佔20%,信奉伊斯蘭教的佔10%,其餘信奉原始宗教。

被列為法語非洲唯一“中等收入”國家。獨立後經濟一度發展迅速。以石油為主的採掘業發展較快,加工業和農業基礎薄弱。石油、錳、鈾和木材曾為經濟四大支柱。加彭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它是黑非洲第三大石油生產國,石油出口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0%以上。已探明可開採的石油儲量約4億噸。錳礦蘊藏量2億噸,佔世界儲量25%,居第4位,為世界第3大生產和出口國,產量近幾年穩定在200萬噸左右,素有“黑金之國”的美譽。加彭素有森林之國的美稱,林木繁茂,種類諸多。森林面積2200萬公頃,佔全國國土面積的85%,原木儲量約4億立方米,居非洲第三位。

採礦業是加彭主要經濟部門。六十年代初開始開發石油,95%的石油供出口,出口收入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1%、出口總額的80%、國家財政收入的62%。工業主要有石油冶煉、木材加工和食品加工等。農牧業發展緩慢,糧、肉、菜、蛋均不能自給,糧食60%需要進口。耕地面積不到全國土地面積的2%,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27%。主要農產品有木薯、芭蕉、玉米、山藥、芋頭、可可、咖啡、蔬菜、橡膠、棕櫚油等。主要出口石油、木材、錳和鈾;主要進口食品、輕工產品、機械裝置等。主要貿易物件是法國等西方國家。

補充糾錯
上一國: 迦納
下一國: 柬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