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藕斷為什麼絲連?

“藕斷絲連”,幾乎是一個人人皆知的成語,比喻表面上斷了關係,實際上仍有千絲萬縷的牽掛聯絡。這個成語來自一個耳熟能詳的自然現象,那就是當新鮮的蓮藕被折斷之後,雖然主體已經完全被分開,但在折斷處依然有不少的細絲連在一起。這些細絲為什麼能夠有那麼大的延展性?

如果我們將細絲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原來,我們肉眼能夠見到的每一根藕絲,並非是圓柱形的,而是扁扁平平的,它由3~8根更細的絲組成。有趣的是,每一根更細的絲就像彈簧一樣螺旋狀地盤卷著,有極大的伸縮性。假如我們的手可以變得足夠的小,只要拉住細絲的兩端,一使勁可以拉長,一鬆手又會縮短。

那麼,充滿韌性的細絲究竟是什麼結構組織呢?植物學家告訴我們,那是一種叫導管的運輸系統,是專門用來運送水和溶於水中的無機鹽的。有時候,植物的導管內壁在某些部位會特別增厚,呈各種紋理,如環狀梯形,也有的呈網形。

而藕的導管壁卻很特別,增厚的部位連續呈螺旋狀,也就是植物學術語中的螺旋形導管。蓮藕一旦被折斷,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就會脫離,形成螺旋狀的細絲,其直徑僅幾微米。這些細絲在外力的作用下,會變成一根根被拉長的“微型彈簧”,在一定的彈性限度內不會被拉斷,其極限長度可達10厘米左右。其實,不僅僅蓮藕中有絲,蓮的其他部分如葉片、葉柄、花梗、花瓣、蓮蓬等折斷以後,也有細絲相連,只不過有些細絲極其微小,無法與藕絲相比而已。

藕斷絲連的現象不禁會使人想起一種名貴的藥用植物——杜仲。很多人都曾嘗試過,將杜仲的樹皮,甚至樹葉折斷之後,就會有無數強韌的白絲,呈現出“皮斷絲連”或“葉斷絲連”的狀態。雖然它與蓮藕有類似的表現形式,但內在原因卻完全不同。

杜仲的細絲不是導管組織,而是裡面的乳汁。由於杜仲樹皮中有很多乳管,乳管能分泌白色的細胞液,因為這種細胞液裡含有較多的橡膠成分,因此稱為杜仲膠。杜仲樹皮折斷後,在兩個斷面之間連著的就是橡膠絲。我們知道,橡膠絲充滿韌性,有點像我們平日常見的橡皮筋,所以即使扯斷了樹皮,裡面的橡膠絲還要用力才能拉斷。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