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有些地方農曆二月初二要過春龍節?

各地農諺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一些地方則還要過“春龍節”。

二月初二為何要過春龍節呢?民間有個動人的神話:很久以前陝西關中地區大旱,田乾地裂,連續幾年連個雨點也沒有落下,人們眼睜睜地希望老天爺下雨。住在臨潼驪山馬額塬小山村的一個叫水生的青年人,決心為民尋水。當他知道玉皇大帝已經命東海龍王的孫子去播雨,但這條小龍卻竄入龍河,將播雨一事忘記了時,非常著急。因此他歷盡千辛萬苦,在龍河附近獲取降龍木,攪混了龍河水,制伏了小龍,促使小龍出水抬頭。剎那間,烏雲密佈,雷電交加,傾盆大雨嘩啦嘩啦下個不停。所有鄉民全都感謝水生為民除掉了旱魔。

為了紀念這“龍抬頭”的日子,人們共同約定每年二月初二為“春龍節”。那天要焚香祭祀龍神,祈求龍按時抬頭降雨;與此同時還規定這一天女子一定要停止手中的針線活,以免刺傷龍的眼睛,天亮以前不可以到江河挑水,避免碰傷龍神。清代《燕京歲時記》中說:“二月二日……今人叫做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吃麵者謂之龍鬚麵。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眼也”由此可見這種民俗源遠流長。

實際上,過春龍節的民俗非常古老,水生的神話是後人編出來的。

龍是什麼東西?是我們華夏民族祖先的圖騰。農曆初二左右是驚蟄,傳說是經過冬眠的龍到了那天,就可能被隆隆的雷聲驚醒,如此就產生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講法,因此人們便紛紛在這天去江河水畔祭祀龍神。

“春龍節”孕含中華民族祖先對龍圖騰崇拜的足跡,是對龍的祭祀。但是這個節日又更多的和農事活動相聯絡。由於中華民族是歷史悠久的農業民族,因此人們認為,如果驚蟄“龍抬頭”了,春耕大忙便開始了,假如不祭龍神,惹惱了它,便會久旱不雨,這一年也就不會風調雨順,農業豐收也將成為泡影,因此民間對這個節日是非常重視的。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