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大學男生,經常偷竊女同學的內衣內褲。老師雖然對他進行了多次的幫助和教育,但他總改不了這個毛病,最後終於被冠以“道德品質敗壞”的罪名,被校方開除。
像這位大學男生這樣的“屢教不改”的情況並非少見。這些人雖然經過多次的批評幫助,甚至嚴厲的懲罰,但卻總也改變不了自己的惡劣行為。即使他們自己也非常痛苦,事後也常後悔,但總控制不了自己。最後免不了要被扣上“道德敗壞”、“屢教不改”的帽子。
其實,許多“屢教不改”的人並不是由於“道德敗壞”,因為他們自己也並不喜歡這樣,只是苦於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他們中間很多人實際上是受著一種變態心理的支配,而並不是由於品質惡劣所造成的。所以,這些“屢教不改”的人實際上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援和幫助,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通常是無意識中的)矛盾衝突,把他們從痛苦和矛盾的困境中解脫出來,而不應該一味地對他們進行指責和懲罰。在“屢教不改”者的心理矛盾中,許多人是在無意識中用童年時的幼稚方式來解決自己面前的困難處境。人在幼年時,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採用各式各樣的“幼稚可笑”的方法去應付,如撒嬌、耍賴等。但等到成人以後,還以這樣的方式來應付困難就不是“幼稚可笑”的問題了。許多“屢教不改者”的行為事實上就是用兒童的方式來處理成人的問題,而他們自己並沒有清醒的意識到這一點。對這些人來說,他們更應該接受心理治療,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認識到自己問題的癥結,才能改變不良的行為。
此外,一些“屢教不改”的行為往往帶有“性”的色彩,如偷竊異性的小玩藝,襲擊異性,暴露或偷窺異性的陰部等。這些人往往帶有性別認同的障礙或性行為的障礙。在目前對性的道德規範很強的社會環境下,這些人往往都被認為是思想品德有問題,進而受到紀律或行政處分。其實他們中間很多人是因為心理障礙的影響而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對這些人來說,懲罰是沒有意義的,反而會加重他們的痛苦。這正是為什麼他們常會“屢教不改”的原因。對他們來講,更需要接受的是心理治療,來解決他們之所以會“屢教不改”的內部心理衝突。這一點不論對教育者或行為者來講,都是應該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