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龍要戲珠?

我們的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是中國文化之中最神聖最吉祥的象徵,幾千年以來一刻也未曾離開過中國人的生活。

說起來有趣,世界上本來沒有龍。可是在中國人的生活當中,龍的形象卻到處皆是。龍的形象最早來源於蛇,於是經過多少代不斷的變化,它成了角像鹿、頭像駝、眼像鬼、頂像蛇、腹像蜃、鱗像魚、爪像鷹、掌像虎、耳像牛的神奇靈物。而它的種類也很多,據說,有鱗的是蛟龍、有翼的是應龍、有角的是虯龍、無角的是螭龍、沒升天的為蟠龍,另外還有夔龍、飛龍等名目。

龍的造型也是多彩多姿,有正面蟠臥、姿勢端莊的坐龍,曲身像弓的行龍,昂頭向上、飛舞奔騰的升龍,俯動地下、躍頭回伸的降龍,騰躍雲海、藏頭露尾地雲龍,身尾卷草、華麗協調的草龍,軀幹挺拔、折轉圓方的柺子龍……其中最為人樂道的造型便是二龍戲珠。

二龍戲珠又稱雙龍戲珠。它是一種用兩條龍戲耍(或搶奪)一顆圓珠的圖形。我們在觀看天安門城樓、故宮的時候,就會看到一幅幅特別生動的雙龍戲珠圖案。為什麼龍要戲珠呢?它是追求一種美、奇的藝術效果還是別有深刻的寓意呢?專家們經過一番考證最終回答了這個問題。

蒼龍所戲之珠,其實是火珠。它老是烈焰騰騰,有的還被塗成紅顏色,有的雖不見珠但也大火遍天。蒼龍戲珠圖實際上是一種天象被形象化、藝術化。

古人把28星宿想象成為四種動物的形象,即所說的四象。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讓古人看成是一條蒼龍的形象。但其中的心宿二又叫大火,就成了一顆圓珠。大火是一顆遠離地球的恆星。它與人類的關係絕不像太陽那樣簡單明瞭,也不是天天不變,抬頭便可見。它在一年內只有半年時間出現在夜晚的晴空中,另外半年就隱沒在白天。正因為這樣,在原始農事年代,大火給生產的指示作用,反而較太陽更加直接。專家還研究指出,在陰陽曆或者陽曆、陰曆之前,我們的遠古居民曾經流行過用火紀時,週而復始的粗疏曆法,就是火歷。

大火又曾成為授時星象,火歷又曾成為曆法流行,它們在中國文化史上也就一定會留下種種痕跡。古籍上有“遂人以火紀”、“炎帝氏以火紀”這樣的歷史記式。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中也有“七月流火”的詩句。民間也流傳著參商二星不能相見的古老傳說。但最有意味的就是那二龍戲珠圖了。一龍變為二龍是追求一種對稱協調的裝飾效果。火便變成了真正的圓珠了,只是它老是帶著“火”的標誌,透露出了它所包含的那個深遠的秘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