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會有“七七”事變?

日本帝國主義完成對中國的作戰準備以後,就於1937年在盧溝橋發動“七七”事變,從而挑起全面侵華戰爭。

事變前,日偽軍已經從北、東北、西北對北平形成三面包圍之勢,即日軍河邊正三混成第4旅團駐在西起豐臺以及東至山海關的北寧路上;並以漢奸殷汝耕所屬的偽保安隊1.7萬多人盤踞在冀東;並以德王德穆楚克棟魯普以及李守信為首的偽蒙軍約4萬人駐紮在察東地區。這樣,僅有北平西南盧溝橋一帶,為中國軍隊所控制。這樣,位於北平廣安門外永定河上以及扼守平漢路要塞的盧溝橋於是就成了北平通往華中地區交通的惟一一條通道,也就成了日軍進攻北平,並且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首攻目標。那時,中國駐守在北平、天津以及冀察地區的軍隊是宋哲元的第二十九軍,它的總兵力大約10萬人。

在1937年(日本昭和十二年)7月7日晚10時,駐豐臺的日軍河邊旅團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他們在中隊長清水節郎的率領下,奉命以盧溝橋為假想攻擊目標,並且在盧溝橋以北一公里的龍王廟一帶進行所謂的夜間軍事演習,而且事先並沒有通知中國當地駐軍,即第二十九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大約晚11時許,演習完畢以後,日軍詭稱“彷彿”聽到宛平城內有槍聲,於是藉口一名日兵“失蹤”,無理要求馬上進入宛平城搜查,卻遭到中國駐軍的正義拒絕。

這以後,“失蹤”的日兵志村菊次郎已歸隊,可是日軍依然蠻橫堅持要派兵入城,而且聲稱“要以武力保護前進”。為了防止事態擴大,經過與日方反覆交涉,就約定雙方派員前往調查。而正當雙方交涉之際,日軍又反誣遭到龍王廟旁邊中國軍隊的突然射擊,這樣隨即又向宛平中國駐軍進攻,並且發炮100多彈,炮擊盧溝橋。當地駐軍第219團吉星文部在無法再忍的情況下,奮起還擊。激戰中,守軍營長金振中腿部負傷,可依然帶領士兵們堅守盧溝橋陣地。旅長何基灃以及團長吉星文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並且下令“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廣大官兵十分義憤,英勇殺敵,一舉殲滅進攻盧溝橋的日軍100多人。一位年輕戰士,用大刀砍傷13名日軍,最終壯烈犧牲。守衛盧溝橋北面一連中國官兵,經過前仆後繼,抗擊日軍,最終僅剩下4個,其它都陣亡。這就是舉世震驚的“七七”事變(亦稱“盧溝橋事變”),從此揭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