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地球,只是太陽系的一個普通成員,太陽則又是銀河系的普通一員。處在銀河系之中,顯然不能直接看到它的真面目,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我們不可以瞭解它、認識它。
事實上,從銀河系中的太陽附近這部分的空間向四周望去,我們可以看到的那條淡淡的銀河已很清楚地告訴了我們,銀河系的主體就是圓盤狀的,絕大多數的恆星聚集在這個圓盤之內。天文學家們對銀河長期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的也是這樣:銀河系的主體的形狀就像一個圓盤,即銀盤,直徑約為10萬光年,厚約為3000~6500光年,但是並不均勻,打個比方,銀河系有點像一塊透鏡,邊緣較薄些,越往中間就越厚。銀盤中間有一個核球,那裡是銀河系之中比較密集的部分,直徑約為1300光年。核球的中心被稱做銀心。銀河系並不僅僅就是這個樣子的,銀盤的周圍還被稀疏的霧狀物包圍著,這也就是銀暈,它的直徑約為30萬光年。銀暈的外面還包著一層,叫做角冕,它是銀河的最外層,直徑約為65萬光年。對銀暈與銀冕的研究都很困難,現在還處在大量收集資料的一個階段,已經估算出直徑、質量等等,也許與實際有較大的不同。
早在19世紀中期,就已經有人提出:銀河系是一個旋渦星系嗎?假如是的話,那它有幾條旋臂呢?
在20世紀30~40年代,人們已經用光學的方法發現了銀河系的旋臂,但是更加精密的觀測與結果,都是由射電天文學所提供的。
到目前為止,一共發現了的銀河系有4條旋臂:獵戶臂、英仙臂、人馬臂,及一條被叫做“3000秒差距臂”但實際離銀心約為4000秒差距(約12萬光年)的旋臂。太陽就在獵戶臂內邊緣的附近處。
從銀河系的結構來看,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旋渦星系,屬於Sb或者Sc型,許多的人傾向它屬於Sb型,因為它的旋臂既不緊也不松,比較適中。
從銀河系的形狀看來,我們可以完全意識到,它就像其它的旋渦星系一樣有著劇烈的運動。事實也是如此,現已經證明銀河系有自轉,在太陽及太陽附近的幾千米光年的範圍之內,自轉的角速度大約為每年0"0053,自轉的線速度在每秒250公里左右,自轉週期約為25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