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雕塑是一門不可替代的藝術?

雕塑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我們隨處可以看到雕塑,街頭雕塑、紀念塑像等等。我國古代寺廟更是雕塑集中的地方,如四大金剛、五百羅漢、觀音菩薩、如來佛等。雖然這些塑像大多是宗教的代表物,稱不上嚴格的藝術,但它們當中也有的是獨具匠心的產物,就像四川新都寶光寺五百羅漢,個個生動逼真,表情舉止似真人般。中國佛教四大名窟(甘肅敦煌、洛陽龍門、山西雲岡和天水麥積山)更是雕塑藝術的寶庫,那些作品遠遠超出了它的宗教目的,而是沒留下姓名的工匠們表達思想感情的藉助物。

雕塑是用堅硬物質材料(如大理石、青銅和其它金屬)或泥土造型的藝術。有人說,雕刻一塊石頭,就是把石頭的多餘部分削磨掉。雕塑作品具有凝固性,一旦成形就不再變化,這與音樂是不同的。那么雕塑為什麼成為一門藝術呢?

概括地說,雕塑成為藝術,是雕塑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灌澆在物質材料中的結果。羅丹說:“沒有生命就沒有藝術。一個雕塑家想要說明快樂、苦痛、狂熱,如果不首先使自己要表現的人物活起來的話,那是不會感動我們的,因為一個沒有生命東西……一塊石頭的快樂或悲哀,對於我們有什麼相干呢?在我們的藝術中,生命的幻象是由於好的塑造和運動得成的。這兩種特點就好象是一切好作品的血液和呼吸。”冰冷的石頭或其它材料並不能打動人,只有當石頭變成了表現生命、表現人的東西時,才會打動人。所以,寺廟中的多數塑像是冷冰冰的、沒有血肉的,而笑嘻嘻的彌勒佛總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著名的維納斯像也是用它的青春、嫵媚和美麗傾倒了成千上萬人。

事實上,雕塑藝術的特別之處是它的物質材料帶來的。與繪畫一樣,它也是造型藝術,但繪畫是平面的,雕塑卻是空間的、立體的。最早的雕塑是紀念像,重要人物也是要死的,便企圖用雕像來達到永恆。因此,雕塑具有永恆性,與音樂、戲劇不同。雕塑沒有複雜的色彩,只有簡單的物質材料的顏色(當然,寺廟中的彩塑除外),這一點就成了畫家的工具。所以,雕塑既然能表現人的生命與情感,它就是不可替代的藝術。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