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漆器生產的又一個繁盛時期,繁盛的主要原因是社會需求量的猛增。明代的建築、造船、佛像製作和宮廷用具都廣泛地使用了漆器和漆。漆器的製作,除了官方經營的果園廠外,中南、西南、浙皖地區的民間漆器生產也很昌盛,品種一百多種。其中雕漆、金漆、彩漆是最盛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制漆高手,如雕漆張德剛、螺鈿姜千里、百寶嵌周翥、金漆蔣回回、縹霞楊壎等。特別是漆器工藝著作《髹飾錄》的出現,代表著明代漆器工藝在實踐與理論上的完善。
《髹飾錄》是我國古代僅有的一部漆藝專著,是明代隆慶年間的一位著名漆工黃大成所寫。他根據自己的經驗,與前人的成果相結合,全面地講述了有關髹漆工藝的各個方面。這本書在明代天啟五年經過另一位漆工楊明之作敘並解注,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全書有幹、坤兩集,共18章,186條。《幹集》主要講製造方法、原料、工具和漆工的禁忌。《坤集》講漆器的14個分類和各個品種的形態。
明代漆器大批地進入歐洲,對歐洲工藝美術帶來了很大影響。18世紀英國傑出的傢俱大師齊本德爾,在他那風行一時的著作《傢俱大全》中還專門介紹了明代的髹漆傢俱,並對東方漆器有著強烈的嚮往,這深刻地影響了西方工藝美術設計家的思路。英國倫敦維多利亞亞伯特博物館到目前為止還藏有明代描金加彩髹漆床式椅。還有加拿大、歐洲各大博物館、個人珍藏中也有不少明代精美的漆器,並且還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