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由外耳、中耳、內耳組成。如果說外耳、中耳有蒐集、傳送聲音的功能,那內耳就是真正的聽覺器官。英國10%的成人有一定程度的聽力減弱,大部分是內耳神經細胞導致的。
內耳是人胚胎第一個發育的聽覺部分,差不多在胎兒20天以後就開始出現了。內耳的功能很特別,結構又複雜,有“迷宮”之稱。“迷宮”中有形如蝸牛殼的耳蝸,半圓形管子一樣的半規定管還有“中央大廳”前庭等。
耳蝸是主要的聽覺部件,內部呈螺旋形,有像水一樣的物體在流動,還有大約1萬個毛髮形的聽覺毛細胞。其中耳的鐙骨將聲音傳送到內耳的時候,耳蝸裡的像毛髮一樣的聽覺毛細胞就會在淋巴液中擺動起來,好象水草在水中擺動一樣。聲音不同,擺的動作也不同。這種擺動所產生的電流刺激聽神經,報告到大腦中,我們就會“聽”到各種音響了。
令人不敢相信的是,我們的聽覺差不多從出生起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毛髮狀細胞就會退化,組織的彈性也會跟著降低,聽覺也就越來越不行了。例如,嬰兒能聽到振動頻率為每秒16—30000周波範圍內的聲音;到了十幾歲的時候,能聽到的聲音訊率上限就降到20000周波了;到80歲的時候,或許只能聽到4000周波範圍內的聲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