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不少創造發明都來源於自然界的現象。看到蜘蛛結網和桑蠶吐絲,人們想象用人工方法,也做成一種黏液,透過小孔擠出絲來織衣料。
進行不斷的研究以後,人們克服了不少的困難,最終創造了以木材為原料,並經過化學方法處理,製成了可供紡織的纖維來做衣料。但為什麼木材能做成纖維呢?
我們都知道,木材是含有豐富“纖維素”的普通材料,木能夠經過亞硫酸鹽和燒鹼等水解、蒸煮、漂白的方法,除去木材中含的樹脂和木質素等雜質,從而得到潔白的纖維素。一般人們把這種纖維素做成類似紙板“漿粕”,然後送到人造纖維廠作為原料。
人造纖維廠把這些粕用燒鹼液處理以後,成功製成“鹼纖維素”,再透過二硫化碳的磺化而成“纖維素磺酸酯”,然後溶解於烯鹼液中做成稠厚的黏液,這種黏液就稱為“黏膠液”,最後人們透過有很多微細小孔的噴絲頭,把黏膠液噴到含有硫酸等的溶液中,使它凝固而得到 “再生”的纖維素,然後再經過塑化牽伸而得到很多細長的黏膠纖維長絲,這就是我們通常稱的人造絲。我們也可以根據需要把各個長絲切成各種長度的黏膠短纖維。
通常來說,我們對連綿的長纖維絲,稱之為“人造絲”或者“黏膠絲”;而對像棉花一樣長短粗細的,稱為“人造棉”或者“棉型黏膠短纖維”;例如對像羊毛長短粗細一樣的稱為“人造毛”或者“毛型黏膠纖維”。
人造絲能夠做出各種各樣漂亮的人造絲綢緞,它還可以做出許多人造棉布和同合成纖維混紡的織物,人造毛也能夠做出各種人造毛呢料,像凡立丁和華達呢以及各種各樣的人造毛毯。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種新的黏膠纖維品種,也層出不窮,例如高強力的黏膠纖維,能夠做成汽車輪胎用的簾子布,但它比棉簾子布的效果要好得多;又例如有一種纖維,能夠做成各種美觀柔軟的輕薄織物,人們把它作為穿著用的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