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說懸空寺是少有的瑰寶?

北嶽恆山最著名的景觀要算懸空寺了。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南5公里的金龍峽西崖上,半空一寺,懸於頭頂,峽谷幽深,人們在路上行走時會感到害怕,惟恐它會突然掉下。它就是負有盛名的懸空寺。


懸空寺所處的恆山屬五嶽之一,傳說是舜帝所封。它山形雄偉,地勢險要,古代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王朝都有重兵駐守。北魏拓跋宏曾經依靠恆山之險,一統北方。傳說中的北宋“楊家將”楊業、楊延昭父子都曾在這一地帶鎮守三關,抵抗強敵。恆山不以飛泉奇峰、幽谷美景為特色,而是憑控關帶水的形勝之險聞名天下。與此同時,它的人文景觀,具有絕塞危崖、棧道懸閣的特點。懸空寺就是這一特點的典型代表。


懸空寺選址奇險。金龍峽在天峰嶺和翠屏山中間,峽谷兩側懸崖峭壁,越高越窄。懸空寺就位於近乎垂直的西岸腰間,下臨深淵;離谷底約有80米,距離崖頂約有150米。寺基建造在絕壁上的一個凹陷處,上面有危懸之岸壓頂,下面拄有萬丈不測之淵,好象插在絕壁的石縫中間。懸空寺修建在北魏後期,歷代都曾修築,但主要構造,仍保持當年的舊貌。寺廟鑿石為基,就巖架屋,棧道飛架,樓閣高懸。整個建築南北約長40~50米,東西寬10米左右。寺內有大大小小的殿宇40多間,東西向,大門朝南。山門裡是南北對稱的門樓,正室是兩層重簷屋宇。兩座三簷樓閣南北相對,距離20米左右。它們靠巖而建,上下相望,中間以棧道連線,棧道上面又建築了兩層重簷樓閣,構成了南北高低錯落、參差對稱、曲折多變的空間格局,和懸崖之勢巧妙配合,融為一體。懸空寺前有數十根木樁支撐著懸空寺,如同吊腳樓。從下望去,搖搖欲墜,似有千鈞一髮之感。當地有一首民謠形象地描寫它的高險危聳:“懸空寺,半天高,一根髮絲空中吊”。面對這樣的古代建築瑰寶,我們不得不為古代建築者的膽識和神工鬼斧所折服。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