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把神經比喻為雷達和計算機網路?

你可能還沒有認識到,你的一生一直生活在充滿著連續不斷 的刺激環境中。這些刺激就是你周圍無數縮小的物理和化學的力 量。你每個小時都要受到光和聲音的刺激。在寒冷的冬天你渾身 顫抖;疼痛刺激你會馬上離開刺激物;碰到滾燙的盤子你會立刻 撤回你的手;如果你的右腳站在尖銳的物體上你也會彎曲你的右 腿,而伸直左腿,以便維持平衡,避免疼痛刺激。這些反應,你 並沒有停下來去思考一會兒你應該對這些刺激採取什麼樣的反 應,而是機體自然發生的。
  這些反應,是你機體內不同神經系統接受不同部分送來的信 息,經過中樞神經分析,主動決定如何去做這些。
  有時你也部分直接地感覺到神經系統的判斷。當你吃早餐 時,你會感覺到饅頭是甜的,牛奶是酸的;當你離開餐桌時,你 的胃會幫助你判斷你是否還感覺到餓。當你離開你的房間時,你 能記住到什麼地方拿你的外套、帽子,你也不會忘記門在哪裡。 當你離開房間走到室外,瞳孔會主動根據光線強度調整大小。你 還可以嗅到各種各樣的氣味和嚐到各種食品的味道。你每秒鐘都 在反映數以百萬計的神經感受器收集來的資訊衝動。有時身體自 動作出決定,但每一次資訊都是透過你的每一個動作的神經網來 回閃光似地傳遞。
  機體有許多收集外環境資訊的專門感受器細胞,這些感受器 把接受來的資訊送給中樞神經系統,然後分類和備案。當需要立 即進行某種活動時,如一份電報那樣立即傳送到身體有關部位。
  如果我們能看到神經發放衝動的話,就像週末通向四面八方 的高速公路上擁擠的現象。機體有數百萬疼痛、壓力、聽覺感受 器,僅一隻眼睛就有1億多個光感受器,整個大腦有123億神經 細胞。
  可見,把感受器看作為雷達,把腦中樞看作為計算機中心, 把無數神經看成計算機網路再恰當不過了。不過,人體神經系統 比電子計算機更有效。如果電子計算機要完成人腦的工作,至少 要建成比美國紐約的摩天大樓還要大才行。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