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人:鄰居,邑人之意。常見於古代墓誌銘或傳記落款,如“布衣張三撰文,里人王二書丹”。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夫畏壘之庚桑,里人耳。桐鄉之朱邑,邑吏民耳。”
“裡”會意。從土,從田。從“田”含有區分界域的意思。
本義:里弄,街巷。《說文》曰:裡,也;《爾雅》有:裡;邑也。
從“裡”的成字可以看出,“里人”,“裡人”的用法都是錯誤的。
另:古代一種居民組織,先秦以二十五家為裡《尚書大傳》:“八家為鄰,三鄰為朋,三朋為裡。”《論語·撰考文》:“古者七十二家為裡。”《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一里八十戶。”《管子·度地》:“百家為裡。”又如:裡籍(籍貫) ,里長;裡尹;里正;裡吏;里胥等。